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魏风
(1925-2010)
文章插图
魏风(1925 ~2010),唐县人,生前曾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原政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人民功臣勋章、功勋荣誉勋章、罗马尼亚“星”勋章。因工作需要,作为老乡,笔者有幸数次登门拜望魏风同志,曾聆听他对自己几十年革命生涯中一些事情的回忆。一次,他送我《风从太行来》一书。细读这本厚重的自传体文集,深觉魏风同志正如一缕从太行而来的和煦春风,化入润物迎春的滴滴细雨,融于解放军文艺界的百花园中,结出军旅剧作的丰硕果实。
“小鬼队”队员的第一部剧作
1938年,只有13岁的魏风,离开地处太行东麓的家乡——唐县北山阳村,参加了八路军,到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的“小鬼队”当了一名小队员。“小鬼队”开始叫儿童演剧队,后来叫少年艺术队,成员都是来自农村的小学生,大的十四五岁,小的十一二岁。这些少年抱着宁死不当亡国奴的决心,走进八路军的行列。
魏风和小战友们一起,投入了紧张的学习生活。每天早晨5点多钟起床,踏着未散的夜雾,到村外边的沙滩上练腰腿,吊嗓子,学舞蹈。文化、艺术和政治课程安排得既紧张又活泼。著名演员胡朋教算术、歌焚教国文,著名作家邵子南讲文学欣赏,戏剧家洛汀讲莎士比亚,音乐家徐曙、张非教识谱,剧作家吴畏每周由英文翻译过来一篇安徒生童话给大家听,军区宣传部长潘自力每周讲一课“什么是社会主义”。剧社还为“小鬼队”编导了几部儿童剧,精心指导排练和演出。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大大提高了“小鬼”们的文化、政治和艺术素质。“小鬼队”逐渐成为一个独立演出单位,演遍了晋察冀。
1941年,魏风和“小鬼队”的战友们到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学习。一天,队长郑红羽见魏风从他面前经过,便说:“魏风坐下。”接着说:“你写个剧本。”魏风一听愣了,说:“什么,您让我写剧本?”郑红羽说:“对,我让你写。”魏风问:“写什么?我不会。”郑红羽问:“你知道‘狼来了’的故事吗?”魏风问:“是不是说假话骗人的那个故事?”郑红羽说:“就按这个写,编个儿童剧。”魏风还想再具体问一问,没等开口,郑红羽便说:“写去,写完交给我。”郑红羽平时很严肃,魏风有点怕他,没敢再说话。当时魏风15岁,编剧本是头一次。接了队长交给的任务,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整天发愁。不写不行,魏风就套了一个儿童团员放哨骗人的故事:第一次大喊:“汉奸来了!”骗了人;第二次真有汉奸来了,他又喊:“汉奸来了!”没人来。结果他挨了打还放跑了汉奸。写完之后,魏风起了个剧名叫《歪脖》,战战兢兢交给了郑红羽。没想到儿童节由文艺学院正式演出了这个戏。这是魏风第一次写剧本。
不过通过这一次,魏风提高了信心,没想到,自己还能写剧本。鼓起勇气,第二年,魏风就与郝玉生合写了话剧《小玲子》,获晋察冀边区“鲁迅文艺奖”。
深情写出话剧和歌剧《刘胡兰》
解放战争开始后,魏风在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领导下的战斗剧社搞创作。刚刚进入1947年,剧社随晋绥独立二旅在山西文水县开栅镇驻扎。一天,魏风从《晋绥日报》上看到了刘胡兰壮烈牺牲的消息。刘胡兰那种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感动了他。事情发生在文水县云周西村,魏风很想立即到刘胡兰牺牲的地方去看看,见见她的亲人和乡亲们,了解刘胡兰更多的事迹。
刘胡兰于1947年1月12日英勇就义,在她牺牲17天之后的1月29日,征得部队首长同意后,魏风冒着附近仍有敌情的危险,怀揣一颗手榴弹,只身奔向云周西村。
- 西莉亚·布鲁·约翰逊《怪作家》,谈论西方文豪的写作怪癖
- 民国最勤奋的作家,一生写3000万字小说,靠稿费养活3个老婆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为什么有一些走红的作家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 90后新锐作家周恺首部短篇小说集《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出版
- 橙瓜码字100条网络小说写作经验,百万收入作家的真实经历技巧
- 长篇小说《小康之路》出版
- 知名作家:因为其父亲是侵华日军,因此他拒绝生育和吃中国菜
- “老部长”王蒙:86岁仍笔耕不辍的“一线劳力”
- 爆冷!爱潜水的乌贼居然不敌老鹰吃小鸡,遗憾失去年度作家宝座
- 只推荐好书 篇六:史上最强少儿版《西游记》,一位作家父亲送给9岁儿子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