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读书会|宋画缘何令人追慕至今?

行知读书会之“宋人生活季”在缕缕茶香中开启了第一期活动。其实提起宋代的生活艺术,除了茶道,绘画也是不可绕过的话题。最近一期的行知读书会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汪涤做客,聚焦“宋画与文治时代”,带大家走进画中的宋人世界,共同探索宋画无尽的人文魅力。
行知读书会|宋画缘何令人追慕至今?
文章插图
行知读书会现场
“我觉得在这个时代当中,不仅有文人,而且整个社会各方面人士,都对绘画很感兴趣,这是一个绘画的黄金时代。”王涤说道,并分三大部分讲解了宋代画作。
行知读书会|宋画缘何令人追慕至今?
文章插图
王涤讲述宋画
皇族与艺术
从表现伯夷叔齐隐士生活的李唐作品《采薇图》开始,讲解了宋代绘画的价值和文人的关系,文人画家陈师曾曾经写到“南北两宋的时代文运最隆,文家诗家词家理学家,彬彬辈出,思想最为发达,所以绘画一道,亦随之应运而起,各极其能。”以及“宋朝之特色可谓属于文人而非属于武人,故可以为中国文艺复兴之时代,学者各发挥研究之精神及礼学之大成,而为古今思想最发达史上最为关键,而艺术绘画亦由此焕发。”这里面特别提出文人画的价值,文人画特别体现在宋朝,为什么说宋朝是文人的时代,是文治的时代,首先是连皇帝也都非常喜欢文学艺术。
从“警卫队长”赵匡胤到“文艺家皇帝”赵佶,宋朝的皇帝对文学艺术都非常推崇。宋徽宗赵佶是中国最会画画的皇帝,最懂艺术的皇帝,对诗词、瓷器、园林、绘画、书法等也都非常在行,他什么都能,除了做皇帝不太行。宋徽宗最在行的是绘画,他认为绘画跟国运、人运联系在一起,在看到仙鹤停留在皇宫尖顶时,他欣然提笔,将这预示着祥瑞之兆的画面记录了下来,这是绘画的功能。
杨皇后(杨妹子)是“最早的女性批评家”,活动于宋宁宗庆元至嘉定年间,她很有政治才能,也很懂文学艺术。《华灯侍宴图》与《踏歌图》等著名画作上,都有杨皇后的题词。
赵宋皇族中出了很多大画家,其中,驸马王诜的艺术成就在宫廷里是最高的,他还是宋徽宗的启蒙老师,瘦金体就来源于他锐利的用笔方法。宋太祖七世孙赵伯驹也是一位著名画家,画青绿山水,他的绘画受到宋高宗高构的赏识。
宋氏皇族偏爱青绿山水画,追求富丽堂皇的效果。到了南宋末期,那些非核心皇族的人,艺术风格发生了转变,他们的画更接近于文人的品位,代表有赵孟坚的《岁寒三友图》,大艺术家赵孟頫等。赵孟頫在宋朝虽然没什么名气,但到了元代,成吉思汗特别欣赏他的才华。
画院和院画
王涤介绍:“宋第二个皇帝宋太宗十分重视绘画,专门建立了一个画院—翰林图画院予以支持,位置设置在汴大内宣德门之东。翰林院相当于我们现在最高的文科的管理机构,所有的诗人进士状元考上之后进入翰林院,是地位非常高的文化机构。他组建翰林图画院,是把美术和文学放在同样的位置,意义非凡。”
行知读书会|宋画缘何令人追慕至今?
文章插图
王涤讲述宋画
宋徽宗赵佶当政时期,曾提高画院的地位,使之置于书院、琴院、玉院之上。赵佶还特许画院和书院的官员,除穿绯紫色官服外,还可以在腰际配上“鱼袋”,这是行政级别的标志,以体现对画师的尊重。
对绘画的重视还体现在以文取画,以诗取士。画院不是学校机构,是学术机构,翰林图画院录取画师一般都要经过严格考试,主要考文化,不能只有技术还要有文化。以“以诗取士”出考题,考题多取自诗句,“以不仿前任,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例如,有一考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考首名者画的是马儿疾驰、蝴蝶追逐着马蹄蹁跹飞舞的情景,不落窠臼,独具匠心。这些是通过诗题的考试判断大家水平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