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代人来说,想要了解历史知识,途径和渠道非常之多,既可以到图书馆博览群书,也可以通过手机上网,寻找免费史书资源,几乎随时随地都能进行。但对于古人而言,想学习和了解历史,却并非一件简单事。
文章插图
在数千年的古代社会,能够读书写字,只是少数文人墨客的专利,普通草民百姓能够吃饱穿暖已经殊为不易,大部分人都很少有受教育和读书的机会。因此普通百姓要想了解历史,既不可能去购买很多书籍阅读,也没有什么专家教授给他们讲说。百姓们了解历史的主要渠道,往往是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形式,如戏曲、评书等等。
文章插图
但这就带来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评书戏曲写得再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本质上仍然属于文学范畴,虚构、夸张等艺术手法在所难免。为了追求情节的引人入胜,民间艺人们往往不会顾及与真实历史的契合度,而是为了艺术效果而信马由缰,导致评书戏曲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会与真实历史存在极大误差,有时甚至天差地远,到了指鹿为马、黑白颠倒的程度。
文章插图
宋仁宗时期,北宋出过一个铁面无私的包拯包青天。包拯为官清廉,执法如山,铁面无私,被誉为古代清官的典范样板。但与包拯几乎同时代,宋朝还出过一个以清廉正直、才干卓越闻名的一代贤相,名叫庞籍。庞籍是单州成武人,生于公元988年,卒于1063年,比包拯大11岁。庞籍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考取进士,被任命为黄州司理参军,此后历任开封府兵曹参军事、大理寺丞、知襄邑县、刑部详覆官、秀州知州、殿中侍御史、刑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左谏议大夫,并在庆历三年荣登宰相、昭文馆大学士,一品当朝,深得宋仁宗重用。庞籍为人处世有三个特点,一是清廉耿直,以直道立身。在担任开封府判官期间,宋仁宗最宠爱的尚美人干预朝政,派遣宦官骚扰民间。庞籍毫不畏惧,上书仁宗要求重罚尚美人及其宦官,以儆效尤。权臣范讽与李迪拉帮结派徇情枉法,庞籍也毫不留情地进行弹劾,导致遭到报复,被降旨调任到荒僻之地,但他依旧不改初衷,这一点神似包公。
文章插图
庞籍的第二个特点,是文武全才。他在担任陕西都转运使、延州知州时,辖区与西夏毗邻。当时正值宋朝与西夏战争高峰期,庞籍严格训练边防军将士,赏罚严明,“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庞籍还组织民夫工匠,在宋夏边境修建众多堡垒城寨,修缮国防工事,并大力开展屯田,“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使得宋朝边防线固若金汤,足食足兵。庞籍还屡次组织兵力反击西夏,“悉复所亡地”,收复很多失地,使得宋朝对西夏边防形势气象一新。
文章插图
庞籍的第三个特点是知人善任。他为宋朝做出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他一手提拔培养出一代名将狄青。在宋朝与西夏战事中,庞籍率先发现了狄青的才干,于是多次大力向朝廷保举推荐他。侬智高叛乱时,宋朝岭南一带几乎全线崩溃,庞籍力排众议,主张宋仁宗重用狄青为主帅,成功平定叛乱。遗憾的是,一代贤相庞籍为国家呕心沥血,却在古典小说《三侠五义》中遭到严重丑化。《三侠五义》中的大反派宰相庞吉庞太师,在作品中的生活年代、权势地位、乃至姓名的读音,都与庞籍一模一样,而北宋也只有一个叫庞籍的宰相,可以确定作者把历史中的庞籍写成了小说中的庞吉。
- 一代儒将诗意雄安
- 寇准作为一代名相,为什么结局却这么凄凉
- 看一代名僧,婉拒一代才女
- 历史上四大名马:第一种被尊为国宝,第三种远看还以为是头狮子!
- 玄幻:我命由我不由天,一代牛人穿越异界看其如何踏上异世巅峰
- 作为一代帝王喜爱作诗,一生作诗上万首,为何纳入课本的却不多
- 一代词帝悲情的亡国之痛,却因一首流传千古的词引来杀身之祸
- 那一代立志“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唯一无法战胜的是权力
- 寒门出身的乱世不倒翁冯道,是为国为民真君子还是逢场作戏的小人
- 降龙十八掌的断层,为何一代不如一代?秘密终于被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