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跟风苹果,智能手机厂商赚钱越来越难还是越来越懒?( 三 )


这一次 , 谁的机会?
手机厂商曾在配件领域获得过巨大成功 , 但是这一次 , 恐怕会有不同的结果 。
首先 , 电池、耳机孔、储存等都是集成在手机上的 , 当厂商联合取消或更改后 , 消费者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选择空间 , 即便是选择其他品牌 , 对整个手机市场来说 , 也无非是左右手互换而已 。
而配件方面还是有些不同的 , 无线耳机其实有很多选择的余地 。 在苹果开创无线耳机的风潮后 , 三星、华为、OPPO等也早早加入了战场 , 传统耳机厂商如漫步者等也不甘示弱 , 新品频出 。 只是这些产品价格集中在千元以下 , 售价较高的三星Galaxy Bus价格勉强持平Air Pods的基础款 。 苹果以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拿走了70以上的利润 , 至少在现状 , 还看不到其他厂商能对Air Pods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
Air Pods打法和iPhone一样 , 都是创新的引领者 , 同时又有着优秀的使用体验:苹果全家桶无缝联动、人性化的操作方式、良好的降噪效果、以及最近跟随IOS 14一同推出的立体环绕音等功能 。 再加上依托苹果品牌宣传的时尚属性 , 造就了苹果吃肉 , 其他玩家喝粥的局面 。
Air Pods的成功 , 是技术和品牌的成功 。
与无线耳机不同 , 充电器是一个纯粹工具性的产品 。 对于消费者来说 , 它只要安全、耐用、充电速度达标 , 就完全满足了使用体验 。 一个低品牌忠诚度 , 低特色的工具类产品 , 在使用体验相差无几的情况下 , 价格将会成为最值得考虑的因素 。
而价格方面 , 则是专注配件的第三方的拿手好戏 。 以绿联为例 , 同样是20W的充电器 , iPhone官方的价格几乎是绿联的三倍,而两者在使用体验上 , 几乎没有区别 。 而绿联65W充电器 , 只需要苹果20W一半的价格 。
三星跟风苹果,智能手机厂商赚钱越来越难还是越来越懒?文章插图
三星跟风苹果,智能手机厂商赚钱越来越难还是越来越懒?文章插图
在充电器领域 , 苹果也曾想复制这种成功 。 2017年9月 , 一直相信未来是属于无线的时代的苹果 , 宣布成立Air Power研发团队 , 目的是研发一个无线充电器 , 可以同时为三种苹果设备(iPhone、Air Pods和Apple Watch)无线充电 。
Air Power的研发有着极大的技术难度 。 苹果对此的要求是:三种设备可以以任意位置放在充电器上同时充电 , 并且在充电时可以从iPhone上实时看到其他设备的充电进度 。
开发过程中 , 苹果无法解决由于多个设备同时充电所导致的发热问题 , 以及多个发射圈之间的干扰问题 , 也难以实现无线设备无需放在特定位置进行充电 。 为了实现上述要求 , Air Power的工程样机甚至需要搭载苹果A11芯片才能实现 , 而搭载了A11芯片的充电器 , 其价格可想而知 。
2019年3月左右 , Air Power宣布夭折 , 这也是苹果第一次放出效果图 , 但却没有完成研发和量产的产品 。
根据外媒当时的爆料 , Air Power的售价为250美元 , 约合人民币1750元 。 可以想象的是 , 即便没有夭折 , Air Power以及类似昂贵的产品 , 在充电器市场上 , 又能搅起多大的风浪呢?无论是有线充电器还是无线充电器 , 制造门槛都很低 , 纯粹工具性产品的充电器 , 其市场注定是性价比玩家们的乐园 。
用脚投票的消费者
维持苹果、三星等巧立名目敛财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手机是一个高度集成的设备 , 是一个创新驱动的产品 。 他们在手机设计或者是配件领域的各种小动作其实很难伤到根基——优秀的产品使用体验和技术上的领先 , 简单来说 , 即瑕不掩瑜 。 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技术储备和供应链上 , 苹果、三星都有着许多厂商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 这也是他们毫不忌惮的资本 。
一直以来 , 对于他们的动作 , 调侃和骂声一直没有停过 。 更有的消费者在评论说到 , 建议取消手机盒中附赠手机 。 但调侃的背后更多的是无奈 , 明知是把成本转移给用户 , 却又无可奈何 , 毕竟当跟风成为潮流的时候 , 普通个人很难去阻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