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严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一定要高度重视

1、急性荨麻疹
患者常先出现皮肤瘙痒 , 很快在瘙痒部位出现风团 , 呈鲜红色或苍白色 , 大小不一可融合成片 , 皮肤凹凸不平 , 患者表皮的水肿、风团通常在24h内消退 , 但容易反复发生新的风团 。 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心慌、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症状 , 呼吸道症状表现为哮喘及喉头水肿、甚至呼吸困难、昏厥窒息 , 胃肠道黏膜受累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 由感染引起的可出现寒战、高热、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 , 尤其发热最高可达40℃ 。 因为其发病特点就是可发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 发病迅速 , 因此 , 建议患者急性期发作或面积扩大一定要高度重视 ,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一旦出现上述不适症状 , 一定要紧急及时就医 , 否则会危机生命 。
对于严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一定要高度重视文章插图
中医外治对于治疗急性期有独特的优势 , 大多以凉血解毒 , 祛风止痒为主 。 其中风团鲜红灼热者 , 常以消风散加减牡丹皮、赤芍疏风清热 , 凉血止痒 。 可配合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等 , 若重者瘙痒剧烈 , 皮疹大面积发生难以控制者 , 可静脉点滴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 , 尽快控制病情 ,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若出现喉头堵塞感 , 胸闷、憋气等 , 需尽快到最近的医院 , 而不是到最大的医院进行急救 。
2、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是一种难治的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 。 皮损表现主要以红斑、丘疹、丘疱疹 , 水疱为主 , 患者往往瘙痒难耐 , 常因搔抓形成糜烂面、渗液 , 有的因瘙痒剧烈 , 影响了日常休息甚至引起了神经功能障碍 , 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剧烈搔抓、热水烫洗或其他的刺激也会加重皮损 , 如果继发感染 , 则可能形成脓疱、脓痂、淋巴结肿大 , 发热;也可能诱发细菌、真菌、病毒的感染;也可能使皮损相互融合而泛发全身 , 形成全身弥漫性潮红 , 甚至出现大片的渗液和糜烂 , 从而继发成红皮病 , 使多系统损害、影响代谢 , 甚至危及生命 。 因此患者在出现湿疹后一定要与医生协同配合 , 注意调护 , 切忌热水烫洗 , 暴力搔抓而加重 。
首先寻找诱因 , 查找过敏原 , 进行抽血或者斑贴试验 。 其次急性湿疹与“湿”“热”密切相关 , 以湿热蕴肤多见 , 内治以清热利湿止痒为主 , 外治根据上述原则 , 有渗液时选用苦参、黄柏、地肤子、白鲜皮、枯矾、马齿苋等清热解毒止痒之品煎汤湿敷或10%黄柏溶液冷湿敷 , 无渗液仅有红斑时选用三黄洗剂或炉甘石洗剂外用 。 急性期中药内治常选用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荆芥、防风、苦参、黄芩、大青叶、白茅根等 , 清热凉血 , 除湿止痒 。 可配合抗组胺药或静脉输液钙剂、维生素C、复方甘草酸苷等抗炎、抗过敏治疗 。
3、药疹
药疹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 , 除固定型药疹具有特征性表现外 , 多数药疹不易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同样症状相区别 , 必须根据病史及发展过程加以综合分析而做出判断 。 在临床上 , 对骤然发生于治疗过程中的全身性、对称型分布的皮疹要有警觉 , 询问用药史 , 特别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以及隐蔽形式出现的药物过敏 。 熟知各种类型的药物过敏特点 , 排除类似的内科和皮肤科疾病 。 一般药疹的颜色较鲜艳 , 痒感重 。 通常药疹在停用致敏药物后很快好转和消退 。 在临床上用药后发生药疹 , 停药后消失及再用时复发的药物史很有诊断意义 。
药疹的治疗原则:(1)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以及与其结构相似的药物 。 (2)多饮水或输液促进体内药物的排泄 。 (3)轻症者给予应用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及钙剂 。 重症者加用糖皮质激素 。 (4)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 (5)支持疗法 , 注意补液和维持电解质平衡等 。 对伴黏膜损坏者要积极保护黏膜 , 尤其是眼结合膜 , 防止角膜浑浊及黏膜的粘连 , 小儿要注意龟头及包皮的糜烂 , 造成包皮狭窄 。 每日可用3%硼酸水清洗或皮质类固醇类眼药滴眼 , 口腔注意清洁 , 经常漱口 , 可选用2%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