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流传下许多预言,其中最有名的,大概要数《推背图》。传说为其作者之一的李淳风,也因此冠以“大唐国师”的称号、多了层高深莫测的色彩。而他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的身份,反而鲜为人知。其实比起真实性仍有待探讨的《推背图》,李淳风生平所著其他专业书籍,更具现实意义。
文章插图
由于《推背图》广泛传播,李淳风在人们印象中多是法力高深的道士形象。历史中,李淳风早年确实修过道,他曾在9岁时被父亲送入道观拜师。时值隋末,天下遍地烽烟。修成回家的李淳风,因为人聪敏,经人举荐,成了李世民秦王府的记室参军,亲身投入到反隋事业中。
文章插图
李淳风之父李播,对天文学多有研究,写有介绍天象的《天文大象赋》。受其影响,李淳风自小对天文就有浓厚兴趣。25岁时,已颇具造诣的他上奏李世民,指出当时通行的《戊寅元历》里存在许多错误,并提出18点修改建议。李世民惊异于这个年轻人自信满满的样子。因为天文历法自古便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敢对这个领域的权威提出异议的,无不是名家大师。抱着怀疑的态度,他让人对历法重新考察,结果全如李淳风所奏。惜才爱才的李世民当即采纳了其中7条建议,更把李淳风派入太史局任职。先秦时,太史是专门负责起草文书、记载史事的官吏;同时还身兼国家图书管理员、历法编撰员等职。但到了唐朝,太史局已是专门从事天文历法研究工作的机构。进入太史局,代表李淳风正式成为专业的天文工作者。
文章插图
年轻人刚开始参加工作总是热情高涨的,年轻气盛的李淳风也不例外,而且艺一高,胆就大。任职不久,他就瞄上了用于观测天体运动轨迹及坐标的浑天仪。这种仪器自战国被发明以来,就成为观星测绘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千年间,天文理论多有发展,但浑天仪进步却不大。深知这种情况的李淳风,决心改造一个进化版的浑天仪。
文章插图
贞观七年(633),全新版浑天仪问世。李淳风在原版基础上,新增了校准仪器精确度的十字型装置,并且按照新历法重新调整了刻度,使之更加精准。而让新版浑天仪不同以往的地方,是李淳风创造性地把原版两重结构的仪器改为三重结构。新增的结构叫“三辰仪”,最重要的作用是能测量天空黄道,这是原版无法做到的,也因此,这个全新版的仪器被称为:三重浑天黄道仪。浑天仪的发展,因他的改进攀上了新高度。后世虽多有改进,但结构仍基本沿用李淳风的这套仪器。
文章插图
传说某日,演算历法的李淳风发现初一那天将有日蚀。因日蚀为不祥之兆,他不敢怠慢,忙将此事禀报皇帝。皇帝听罢之后内心不悦,询问是否算错。李淳风坦然应答,保证若有误报,愿领死。到了初一,苦等良久太阳也没变化,不耐烦的皇帝让李淳风回家告别亲人后,回来领死。李淳风听言后,在墙上画了一个标记,面不改色地说,日光照到标记,日蚀自会出现。果不其然,皇帝等到日光与标记重合的时候,日蚀出现了。皇帝大为叹服,李淳风乘机上奏,说这一切都被自己新编的历法预测到了,现在旧历法已多有错漏,不如替换成自己的新历法。见识到新历法精确度的皇帝答应了这个请求,并于麟德二年颁行全国,因此新历法得名:麟德历。
文章插图
但《麟德历》也并非精准无比。李淳风在制定历法时没有考虑岁差的问题,或者说他其实是考虑到了,但否认了岁差的存在。其结果导致四十余年后,麟德历就显现“纬晷渐差”的问题,以致后来被《大衍历》所取代。
- 鸠摩智为何让人恨不起来?平生没杀过人,更是位美男子
- 曾国藩:大多数学问来自于生活,应在孝悌上用些功夫
- 此女和赵姨娘一样是妾, 却被正牌小姐叫姐姐, 平生遭遇实堪伤
- 陆谷孙弟子谈峥:一生追逐学问,便是人间花事
- 袁辉: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
- 薛宝钗那么完美,学问、才情、能力、为人都好,为什么有些人不喜
- 三国两晋南北朝|张辽大骂曹操为何能得到赦免?原来骂人也是一门学问
- 考古盗墓|小铜盒有大学问(寻古探源)
- 送礼是门大学问!马未都送了根绿松石拐杖给冯小刚,看清了其人
- 明朝|宋朝有杯酒释兵权,明朝有这个饭局就够了,三个菜有巨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