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精神、欧洲史与欧洲文明( 二 )


中国人都知道,我们有着“斩草除根”“不留后患”的文化传统。所以即使是自己的敌人对手投降,也入往往不罢休,非杀绝不可。
但人家不一样。
还西方进入平民社会之后,贵族之间网开一面的传统在高层政治中还依然得以保留。比如还是接上面美国的南北战争故事。南军中的李将军战败,对手是大家熟知的林肯。林肯完全可以按军法对罗伯特·李进行处置,“不留后患”,但是他认为南北之间的仇恨宜解不宜结,所以他对李将军说,您也到了退休年龄了,就告老还乡吧。于是,李将军就以这种方式光荣退休,回到自己的庄园,撰写回忆录去了。
故事4:上战场为国捐躯是贵族的事
英国贵族学校的学生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粗茶淡饭,每天还要经过非常艰苦严格的训练,这甚至比平民学校还要辛苦。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识里,富与贵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这是两回事儿。富是物质的,贵是精神的。贵族精神,首先就意味着这个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献自己,服务国家。英国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毫无疑问,是贵族。
然而英国皇室把他们送到陆军军官学校去进行学习。毕业后,哈里王子还被派到阿富汗前线,做一名机枪手。英国皇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贵,也知道前线的危险。但是他们都将为国家奉献自己、承担风险视为自己的本职,或者说是本分所在,是理所当然的。
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600万英国成年男性奔赴战场,死亡率为12.5%。当时英国著名贵族学校伊顿公学(现首相鲍里斯母校)的参战贵族子弟伤亡率,则高达45%……
而我们的历史则不一样。据说莫言参观某座战役纪念馆时,感慨地写下了一首诗“炮火连天,只为改朝换代;尸横遍野,俱是农家子弟”。而人家则是“……尸横遍野,俱是贵族子弟”
故事5:尊重穷人
英国二战的时候有一张照片流传得非常广,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的贫民窟进行视察,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对里面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请问我可以进来吗?”这体现了对底层人的一种尊重,而真正的贵族是懂得尊重别人的。
故事6:大爱之心
1910年10月28日,一位83岁高龄的老人,他是位贵族, 有着庞大的家产。然而每当看到周边的穷苦人,就无法安心过自己的富贵生活。为了拯救备受煎熬一生的灵魂,决意把所有的家产分给穷人,随后他离开自己辽阔的庄园出走了,带着聂赫留朵夫式的忏悔,最终像流浪汉一样死在一个荒芜的小车站……他就是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多年后,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评价托尔斯泰时这样感慨道:“这种没有光彩的卑微的结局无损他的伟大……如果他不是为我们这些人去承受苦难,那么列夫·托尔斯泰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属于全人类……”
故事7:从不效忠国王,总是盯着国王“找茬”
在中国,皇帝身边的富贵人都当是效忠皇帝的。为皇帝出谋划策,如何统治天下,千秋万代。
然而,历史上英国却相反。英国国王身边的那些富有的贵族们非但不帮国王想着如何坐稳王位,反而整天给找茬。稍觉不顺眼,就要国王让位,造反。
总之漫长的历史上,英国的贵族们一直都是以国王“为敌”,不让国王愚蠢、腐败、专制。
当然国王是不乐意的。于是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战争不断。
但最终还是贵族占上风。
到詹姆斯二世。1685年,詹姆斯二世不顾国内贵族阶层的反对,疯狂开倒车,搞政教合一。于是,贵族们就拿起刀,准备砍詹姆斯二世的头。但结果却出乎预料,英国诞生了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光荣革命”——不流血的革命。
到此英国人不仅是结束了自己暴力革命的历史,进入现代文明,更重要的是,后来他们也带领整个世界进入了现代文明。
当然也有例外。如在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X制国家之后,我们这里还是康熙二十八年。

已经讲了这么多的故事,应该差不多知道知道真正的贵族与贵族精神是啥了。有人进行了总结,不妨一直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