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的方法。1956年,李可染赴四川写生,有感于傍晚雨雾的美丽景色。为了表现这种景致,他想出一个方法:先把看到的一切都详尽地画上去,显得景物很清楚:然后再以淡墨慢慢整理底色,使原有的轮廓渐渐消失,含蓄起来,将消失未消失,那效果就与自然景色比较接近了。李可染称这种传达特定意境的加工手段为“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后来,李可染又把这种方法表述为“前半段要丰富、丰富、丰富,然后是单纯、单纯、单纯”。如他1956年的写生作品《杏花春雨江南》就是采用这样的方法创作出来的。
文章插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4.写生创作要酝酿意境,要“胸有全马”。“对景久观,久坐”,一方面是身临其境,发现对象;另一方面,进行联想,思与境谐,达到“胸有成竹”、“全马在胸”的程度。“作画时,最好在自己的脑子里像是已形成画面,而后把它在纸上映现出来一样。”
二、学习传统,提高艺术表现力。
在向生活学习的同时,李可染又强调要向传统学习,要广泛吸收古今中外艺术的长处。
什么是传统?“传统是几千年来亿万人的智慧积累。传统的内容包括古今中外,包括一切间接经验。”李可染认为传统又是进行创造的基础,离开了传统,就如同离开了生活一样,不能创造出任何东西,仿佛把自己退回到了原始人的地位。要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就必须站在传统的高峰上,站在前人智慧积累的成果上。
传统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所以学习传统应该有所分析。我们接受和学习传统,主要应接受遗产中的优秀传统,接受一些概括性的创作原则。这些概括性的原则,如中国画早就提出的形神兼备的要求,中国画线的高度表现力和墨色使用所造成的丰富色感,中国画在意匠加工上的独特性等,都是应该学习和继承的。
文章插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临摹是学习传统的一种方法,通过临摹“吸收前人的笔法、墨法、构图,以及对艺术的观点等”。关于学习绘画是从临摹人手还是从写生入手这个争论已久的问题,至少可以说李可染并不反对从临摹人手。不能因为主张写生时要把临摹前人得来的一套方法放下,就认为李可染与黄宾虹主张在写生前“必明各家笔墨及皴法”的观点大相径庭。实际上两人的观点并不矛盾,李可染的意思无非是主张由临摹得来的古法,“一定要和客观事物相印证”,丢弃那些与客观事物不相适应的技法。
李可染认为艺术离不开科学,只是对科学的运用要根据需要。他特别谈到对素描的学习,认为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学”,是“培养造型能力的科学方法之一,学素描好比打最根本的地基”。所以学中国画,学点素描是必要的。
文章插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生活和传统相比,向生活学习是第一位的,因为传统也是从生活中来的,传统的是非取舍也要由生活检验,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轻视传统。两者是相辅相成、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一个同步进行的过程。因为李可染强调生活高于传统,就说他在传统面前虚晃一枪,似乎轻视传统,实在是对他的观点的很大误解。
【李可染论中国画的创作基础】我国画论早就有“师法造化”的观点,李可染把“师造化”的观点和写生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画家如何深入自然和生活的途径,一扫传统山水画只重意趣,忽视造化的积弊,使山水画创作重新变得丰富、生动和真实起来,恢复了自然的生机。他主张将传统的画法放在写生中接受自然的检验,这种观点较之前人的观点显然又进了一步。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中国网络文学能否撕掉“二等文学”标签?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张忆滨」|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 中国画中的理想男人
-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许雄志书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