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隆重发布,IPE助力ASCVD高危患者降低心血管残余风险

近30年来 , 我国人群心血管疾病尤其是以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卒中为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 。 大量研究显示 , 以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为核心的心血管病一级预防 , 可有效降低ASCVD发病和死亡风险 。
近期《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 , 为临床医生准确识别、精准管理患者的心脏健康预防临床举措做出明确指导 。 为了及时、准确向广大临床医生传递指南重点内容 , 本报特别邀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彭道泉教授接受采访 , 以指南为背景 , 就临床降脂治疗的热点问题供广大领域内医生学习借鉴 。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隆重发布,IPE助力ASCVD高危患者降低心血管残余风险文章插图
教授
彭道泉

  •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 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
  • 中南大学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所所长
  •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隆重发布,IPE助力ASCVD高危患者降低心血管残余风险】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
  • 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血管风险评估工作委员会委员
  • 湖南省225项目心血管病学科带头人
  • 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中华心血管病学会湖南省分会委员
  •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委
  • 多项国际杂志审稿专家
  • 主要从事血脂、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论坛报》:近期《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正式发布 , 您作为该指南的主要执笔人 , 请您谈谈 , 该指南的制定是基于怎样的背景 , 这部指南对于临床有哪些指导意义呢?
彭道泉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 , 随着国人生活方式的改变 ,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问题 , 每年导致死亡人数达400万 , 占总死亡的40%以上 , 居全球前列 。 此外 , 虽然目前我们已经采取了很多控制心血管疾病的手段 , 但仍普遍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 基于此 , 亟需一部专门指导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防控的一级预防指南 , 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心血管病预防能力 , 努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战略目标 , 即达到2030年时4类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30%的目标 。
《论坛报》:血脂代谢异常是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C是重要的治疗靶点和疗效判断指标 , 在中国心血管病的风险评估中 , LDL-C的地位如何 , 相较于以往 , 对于LDL-C的管理 , 该指南有哪些特别之处?
彭道泉教授:
2000年以来 ,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和患病人数均呈上升趋势 。 研究显示 , 与ASCVD关系最为密切的是LDL-C 。 大量临床试验及荟萃分析证实:LDL-C每降低1 mmol/L , 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降低约20% 。 但LDL-C并非代表了所有的坏胆固醇 , 考虑到LDL-C在糖尿病或高甘油三酯血症(HTG)和极低LDL-C患者中缺乏准确性 , 新指南建议在HTG患者中将ApoB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为风险评估的常规血脂检测指标 。
在降低LDL-C的目标值上 , 本指南较既往也有一定的变化 。 既往在一级预防中 , 要求患者血清LDL-C水平应控制在2.6 mmol/L(100 mg/dl)以下 , 而此版一级预防指南 , 充分借鉴了国际指南 , 特别是ESC指南的一级预防标准 , 将LDL-C目标值进一步下调 。 例如糖尿病合并ASCVD高风险的患者LDL-C的目标值由原来的2.6 mmol/L降为了1.8 mmol/L以下;非糖尿病的高危患者 , LDL-C的目标值则依然为<2.6 mmol/L;ASCVD中危患者LDL-C的目标值为<2.6 mmol/L , 总体上 , 新指南与时俱进 ,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充分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