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唐宋诗词大家之中有“文豪”之称的刘禹锡,其一生的文学艺术水平不容置疑。但是俗话说得好,牛逼的诗人,都是政坛的菜鸡,刘禹锡也难逃于此。刘禹锡的政治生涯一直都是起起伏伏,在贬与被贬中徘徊。但是细细追究,可以发现,刘禹锡的一生,被自己的两首诗分成了三个部分。看看,这就是话太多的下场。不过即使是这样,刘禹锡依旧没有改变,还是原来的模样。仿佛是在说,老子就是话多,你能把我怎么样?当然了,也幸亏是在唐朝,要是在明清时期,刘禹锡这样的,不是被打烂了屁股,发配边疆(明朝皇帝爱干的事),就是抄家问斩,满门尽灭(清朝皇帝爱干的事),哪里还有话多的机会?
文章插图
刘禹锡自幼就非常聪明,十八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名满京城,二十一岁就中了进士,简直是羡煞了那些四五十岁中进士的人。按照这个势头走下去,年到中年的刘禹锡,就是稳稳当当的当朝紫衣大臣,名留青史,前途亮的一眼就能看得见。然而,有一个人,却是改变了这一切。这个人,叫做王叔文,以前的太子侍读,现在的皇帝老师。作为一个热血青年,文采斐然,那对政治自然是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所以,刘禹锡一头加入了王叔文的改革集团,力求革故鼎新,再现盛世大唐。可惜的是,这次改革,仅仅维持了几个月,就被宦官和内外大臣勾结,以宫廷政变的形式结束了。而刘禹锡,也被贬到了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在远州,时光流逝,岁月蹉跎,一晃就是十年。那场改革也几乎被人遗忘了,这个时候已经人到中年的刘禹锡,再次回到了长安。然而仅仅半年,刘禹锡再度被贬出京,若不是有人支持,到了连州当刺史,怕是回都回不来了。
文章插图
这一次的再度被贬,就是因为刘禹锡话多!当然,大文豪的花朵,是跟别人不一样的。刘禹锡的话,就是那首北后世传唱不衰的《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这首诗是这么写的: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文章插图
诗写的好不好?当然好!但是有人不愿意了。玄都观里面的桃树都是你栽的,都是仰仗着你弄的?那你别的意思,是不是说,咱们这满朝大臣,都是沾了你的光,被你提拔才有了今天的?牢骚满腹,怨恨不浅啊。看来边远地区还没有给你思想感悟啊。既然这样,那你继续去栽树吧。于是,刘禹锡被贬去了连州。
文章插图
你看,话多的人,下场多么凄惨。而这一贬,又是十三年。从连州到夔州,到和州,无一不是边远地区。算上第一次被贬,已经有二十三年了。这一次再回到长安,刘禹锡话多的毛病,又来了。导致他上次被贬的玄都观,来了个故地重游,写了个《再游玄都观绝句》,其中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看看这,摆明就是来找事的啊。不过好在那个时候唐朝没有什么文字狱,不然刘禹锡的小命,怕是留不住了。对于这种文人的牢骚,唐朝皇帝也就假装没有听见,您自己乐呵去吧。不过从此之后,刘禹锡再也没有主政的机会了,后半生之中,都是挂着闲职,兼政地方,朝廷的中枢,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了。
文章插图
以刘禹锡的才华,不可能看不透官场的各种潜规则,但是他就是话多,看到不平的事情,就是要说。至于后果什么的,那都不是事。要是真的顾及到什么后果,怕是也没有那首《再游玄都观绝句》了。从某种程度来讲,刘禹锡的话多,其实是他作为一个文人,那种独特的倔强,对待不平事物的怒吼,才是他话多的本意。当然了,也正是因为那个开放包容的大唐,才有了话多的刘禹锡。不信你看看,明清咋没有话多的?因为话多的,都不是活着的了。
- 程咬金67岁干了一件伤天害理的事情,无意中成全了一位大唐名将
- “神略龛张”苏定方一个被演义小说毁掉的大唐名将!
- 架空历史文他是科技天才,意外穿越大唐贞观,该如何施展才华!
- 谁是《大唐双龙传》寇仲初恋女孩秀宁公主中历史人物的原型?
- 西游记中,为何只有大唐境内没有妖怪你看镇守中土的是哪位大神!
- 大唐最有才的诗人,3年仅写了2首诗,凭第一首胜过杜甫李白
- 强强对比,汉和唐谁更强,就这一点大唐比不上“独以强亡”的大汉
- 大唐不夜城,交错千年的时空
- 大唐第一无耻诗人宋之问:伴着无耻死去,被后人唾骂千年
- 诗词歌赋|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白居易和刘禹锡晚年的人生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