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从《大秦赋》,看楚人的爱国主义与大一统路径的形成( 二 )


项羽对这种战法显然是极其鄙视的 , 所以临终前会说出:"然今卒困于此 , 此天之亡我也 , 非战之罪 。"他拒绝东渡 ,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今无一人还 ,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 我何面目见之?”
也可能是项羽不想把将长平式的总体战带给江东父老 。
项王一生赢得过无数胜利 ,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 身七十余战 , 所当者破 , 所击者服 , 未尝败北 , 遂霸有天下 , 但没有一次比乌江渡口的自我牺牲更加荣耀 。
秦朝|从《大秦赋》,看楚人的爱国主义与大一统路径的形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项王最后的命运并非属于他的个人 , 之后华夏大一统帝国缔造出无数辉煌成就 , 最终都要追溯到这位英雄的末路 。
秦朝|从《大秦赋》,看楚人的爱国主义与大一统路径的形成】很多人痛斥暴秦 , 大一统是在血腥谋杀下建立起来的 。
但没有“暴秦”的收割 , 多国体系就会永久化 , 各国必定会像屈原和项羽的同胞 , 无法安心服从邻国的统治 , 无法享受大一统下的自由与安定 。大一统的路径
项羽的联盟体系更像是秦制与战国的一个折中 , 相比于刘邦的帝国和藩国体系更偏向于战国 。
刘邦与项羽二人都在秦制和战国之间摇摆 , 寻找一个平衡点 。
刘邦获胜后得出的结论 , 就是项羽失败的原因还是太偏战国了 , 所以中央集权不够 , 动员能力不足 , 因此刘邦吸取了教训 , 逐渐向秦政偏斜 。
但也不能和秦始皇一模一样 , 结果二世而亡 。
此后刘邦先是半郡县 , 半分封 , 之后七国之乱 , 又选择更接近秦政的方向移动 。
吴楚七国之乱是有胜利的机会的 , 吴人的基础跟项羽差不多 , 都是战国后期迁到江东的楚人后裔 , 还保持着原有的战斗力 , 也是七国之乱的主力 。
因此即便胜利 , 也不太可能进入长安再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 。
就像项羽一样 , 项羽即便取得了胜利 , 也必然被手下的军官所挟持 , 回到老家 。
所谓“富贵不还乡 , 如锦衣夜行” , 多半也是借口 。
吴楚集团若离开长江下游 , 就会像迁徙入关的齐国田氏家族一样 , 泯然于编户齐民当中 , 失去原有的地位 。
就像亚历山大打到印度 , 手下的马其顿军官也会让他回家 , 他如果留在印度做一个专制君主 , 他手下的马其顿贵族也会失去原有的地位 。
所以如果吴楚联军在“清君侧”后最终胜利 , 也会像项羽一样 , 回到自己的老家 , 另外安排一些亲王 , 像是章邯这些人镇守关中 , “清君侧”就是没想整个颠覆汉朝 , 况且他们自己也是汉朝血亲 , 这样就会回到比较接近于项羽的格局 。
那么之后的历史教训就会变成 , 刘邦太偏向秦政了 , 所以才会有七国之乱 。
所以我们要像项羽一样 , 尽可能的远离秦政 。
这样一来就等于是项羽在身后取得了胜利 , 尽管上台的不是项氏的家族和楚国的王储 , 而是刘氏的家族 , 但他们所依赖的仍是楚人的力量 , 最后的格局也会更偏向项羽的格局 。
当然 , 最后的结果是西汉中央政权获得了绝对胜利 , 汉景帝得出的教训就是刘邦的格局还是偏向项羽了 , 所以才有七国之乱 , 所以要取消分封 , 改为更接近秦政的中央集权 。
秦朝|从《大秦赋》,看楚人的爱国主义与大一统路径的形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战国末期到汉初 , 大一统的观念还没深入人心 , 路径也没形成 。
但是经过了这几次折腾 , 向着秦政和战国几次摇摆 , 如果是项羽胜利 , 或是吴楚联军获胜 , 很可能东亚会永远变成多国体系 。
就像西方一样 , 认为多国体系是理所当然的 , 大一统只有是邪恶或者特别雄才大略的君主才能做到 , 就像拿破仑和希特勒那样 , 但在他们死后帝国就会解体 , 这是理所当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