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今天我们来领悟《鬼谷子》的格局观!
第一节 反思历史,把握现在、放眼未来
《鬼谷子》曰: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鬼谷先生认为,处理好一件事情,无不依据动、静、虚、实的运动原理,如果在未来及现在没有实践的案例或资料可供参考,就可以反思历史去寻求前人的经验。有些事要反复考察探索才能把握,这是圣人的见解。不可不认真去研究。
朱元璋能够一统天下,学士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功不可没,朱元璋遵照执行,最后平定割据军阀,一统天下。
汉朝末年,由于长久以来国家积弊难除,整个皇权系统已经无法威震各方诸侯。各诸侯各自为政,诸侯首领无不对皇帝位垂涎三尺,袁术在寿春率先称帝,拉起了仇恨,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袁术大败,称帝二年后呕血而死。
元朝末年群雄之一陈友谅,当时是长江以南最大的势力,1360年陈友谅继皇帝位,改国号汉,1363年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
反观朱元璋直到天下大势已无悬念才于1368年称帝。最终建立大明王朝。
朱升恰恰是吸取历史的经验,提出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方略。这方略对个人同样适用:
广积粮让我们努力提升自己的眼界,多吸收知识、提升技能,丰富人脉。
高筑墙让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形成边际安全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缓称王让我们低调做事,韬光养晦,形成独挡一面之势,但避免功高震主。
诸葛亮、刘伯温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并不是说诸葛亮、刘伯温真的有“特异功能”具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
前知五百年,不难理解,他们对历史、文化、天文、地理等研究透彻,堪称博古大才。根据历史的发展,以史为鉴,可在一定的事物的处理方面起到古之今用之效,以帮助我们处理诸多类似事情,可以避免走弯路,获得成功。
后知五百年,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如果从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历史,如果从秦朝统一中国算起有2200多年历史,历史沉淀能够帮助人们从历史经验、华夏文化特性中去推演未来格局,未来发展的大的方向,并不是说能够像神话一样可以“预知未来”。
中国作家梁斌也在《翻身记事》中说:“诸葛亮在古代治军治政,不过是有经验有预见,能抓住规律罢了,他并不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神仙。”
第二节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
鬼谷子说依照名分去做事,就会既安全又完美。
朱棣的谋士姚广孝在朱元璋在世时对燕王朱棣提出“固根基、揽人才、建奇功“的策略助朱棣成为一代卓有功绩的帝王,开创永乐盛世。
姚广孝九字方略“固根基、揽人才、建奇功“,奥妙无穷,寓意重大。就是说,把大本营北京根基夯实,多招揽人才,少树敌,收敛锋芒,攻高但绝不能震主,功勋仍要多建,否则就不足以让皇帝刮目相看,威望也盖不住朝朝野。
朱棣如果不知道收敛锋芒、功高震主,肯定逃不脱其父的注意力。肯定会被朱元璋列为清洗对象,虽然虎父不食子,从历史上看,皇帝采取夺其封地,圈养是常用的手段。对于一心为孙子扫除障碍不择手段的朱元璋更是难以想象。
朱棣躲过其父的清洗目标后,才有了后来夺取天下的传奇,才有了编永乐大典、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万邦来朝、征蒙古等诸多功绩。
朱棣大败建文帝在南京称帝后,紧接着花了十几年修北京紫禁城,迁都到自己封地北京可以想象大本营北京被朱棣夯得有多实,这一举措也为中国民族留下无尽瑰宝。
第三节 联合可联合的一切力量,奇谋为上
《鬼谷子》曰:“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
鬼谷子认为,说到运用计谋,公开不如保密,保密不如结盟,结盟内部就没有矛盾。另外,正常的策略不如奇策;施以奇策是无往不胜的。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蓉漂”三部曲,“不惑”人生路
- 配乐散文:人生,悟透了,也就释然了
- 生活中遇到小人怎么办鬼谷子掌握这3招,让他们成为你的助力
- 2021年全国仅此一副的对联,堪称“神联”,写尽了人生
- 人生若只如初见最美纳兰词,缅怀最爱的表妹,祭奠死去的爱情
- 林徽因爱的,不爱的,一直在告别中!人生有一种愉悦叫享受孤独
- 十年阅读精选出来的 7 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
- 脑洞大开的“反人类”设计 大伙看了简直怀疑人生
- 曾国藩:一个有所成就的人生,先从治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