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走路摔跤、面部僵硬,六旬大伯苦熬多年:都怪我,儿子快四十才找到对象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采访人员 吴朝香 通讯员 蒋升
在拥挤的医院走廊上 , 66岁的阿杜(化名)踉踉跄跄走进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吕文的诊室 , “我现在感觉不错 , 就是身体仍有些异动 , 想再调一下 , 说不定就能小跑了 。 ”
还没等坐下 , 术后第二次来复查的阿杜就气喘吁吁地表达诉求 。
走路 , 小跑 , 这些对正常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动作 , 在阿杜眼里 , 就像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 。
阿杜是一名帕金森患者 , 这是他与病魔搏斗的第17个年头 。 手脚抖动 , 肢体僵硬 , 行为不受控制 , 有时走着走着突然就摔倒了 , 手上脸上都缝了十几针……
今年九月 , 备受折磨的阿杜终于决定在邵逸夫医院进行DBS手术(脑深部电刺激术 , 俗称“脑起搏器”) 。 当电刺激穿过身体的瞬间 , 阿杜突然对未来生活有了向往 。
在邵逸夫医院 , 像阿杜这样通过手术再次“昂首阔步”的患者已有上百人 , DBS手术成功率达到100% 。
帕金森|走路摔跤、面部僵硬,六旬大伯苦熬多年:都怪我,儿子快四十才找到对象文章插图
医生让他趁着自由行动
多出去走走
“本来是为残疾人服务 , 没想到后来自己也成了残疾人 。 ”阿杜习惯这样定义自己:
他年轻时当过工人 , 曾参加杭州大学大专学历的自学考试 , 被中文系录取 , 后当过编辑 , 接着进了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 负责外联宣传 。
而这一切都在49岁时戛然而止 , 他觉得身体出了问题 , 本以为是中年危机 , 没想到愈演愈烈:嗅觉没有了 , 手臂不能摆动了 , 连走路也拖沓了 , 稍不留神就会跌倒 。 为此 , 他辗转于多家医院 , 但始终查不出问题 , 最后才找到了邵逸夫医院帕金森病专家吕文 。
做完一系列检查后 , 吕文告诉阿杜:他得的是帕金森病 。
帕金森|走路摔跤、面部僵硬,六旬大伯苦熬多年:都怪我,儿子快四十才找到对象文章插图
图注:前来复查的阿杜
在阿杜的记忆里 , 那天医患两人并未在治疗方法上过多讨论 , 吕文让他趁着还能自由行动 , 多出去走走 , 看看大好河山 , 别留下遗憾 。
阿杜对帕金森这三个字并不陌生 , 可这病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 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
肢体变形 , 步履蹒跚 , 浑身颤抖 , 大脑难以掌控行动 , 甚至大小便失禁 。 那晚 , 阿杜查阅了许多病例 , 各种恐怖字眼就像一枚枚钢钉 , 宣告“剧终”的倒计时分分秒秒摧残着他 , 无处可避……
帕金森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的“第三杀手”
帕金森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 , 人类第一次公开描述是在1817年 , 英国医生詹姆士·帕金森撰文披露一种以手脚抖动、肢体僵硬、动作迟缓为症状的疾病 , 便以此命名 。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 , 一旦发生会随着时间推移渐进加重且无法逆转 , 只能缓解症状 , 却无法根治 。 ” 邵逸夫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义荣说 。
目前 , 帕金森病已成为中老年人仅次于心脑血管、癌症后的“第三杀手”!研究表明 , 用脑多的人更容易罹患此病 , 且男性患病率要高于女性 。
“中国是帕金森病高发国 , 全球500多万名患者 , 中国占了250万名 , 并以每年10万名的数量在增长 。 ”王义荣介绍 , 帕金森病如今开始向低龄化发展 , “青少年型帕金森病”约占患病总人数的10% , 年龄最小的患者仅18岁 。
帕金森|走路摔跤、面部僵硬,六旬大伯苦熬多年:都怪我,儿子快四十才找到对象文章插图
帕金森病同时是一种很容易被忽视的疾病 , 许多患者初始表现为手抖、走路不稳、动作缓慢等症状 , 都觉得是年纪大所致 , 耽误了早期治疗 。 有调查表明 , 我国近3/4的患者没有接受正规治疗 。
可人们与帕金森的斗争从未停止 。
20世纪50年代 , 瑞典和日本科学家研发出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左旋多巴 , 这药能迅速缓解症状 , 可它有个“蜜月期” , 耐药性强 , 只能不断加重药量 , 药效却越来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