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大和九年的诗人|文学驿站| 张立( 二 )


大和九年的春天,32岁的杜牧从十里扬州的牛僧孺幕府辞别,回到了故乡长安任监察御史。临行,他写下了著名的《赠别二首》赠与一位喜爱的歌女,让人想起当代写知青回城的歌曲《小芳》。不管怎样,荒唐而美好的扬州岁月结束了,五年“英俊沉下僚”的幕府生涯结束了,他回到了国之中央,正要大展宏图。四月的一个夜晚,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正殿旁的千年老树被吹倒,杜牧认为这是上天对郑注李训扰乱朝政的告诫。面对纷乱的朝政,他与友人一起弹劾这两位投机政客,不承想郑、李二人成功上位,且睚眦必报,友人相继被贬蛮荒之地,好友李甘死于被贬路上,杜牧为求自保,托疾改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
杜牧虽到了洛阳,却与诗坛大佬白居易老死不相往来。白居易喜欢提携后进,曾经对年轻的李商隐极为欣赏,杜牧诗名未显,理应去拜拜码头。可他不但不拜,还很鄙夷元白诗体。他推崇李杜诗、韩柳文,为李贺集写序推举李贺,却就是看不惯流行的元白体,说“有元、白诗者,鲜艳不逞,非庄士雅人,多为其所破坏,流于民间,疏于屏壁……淫言媟语……不可除去”。据说,除了诗风不对路,还因为元、白曾压制过杜牧欣赏的老诗人张祜。
张立:大和九年的诗人|文学驿站| 张立】这一年秋日的一天,杜牧在洛阳酒宴上重逢当年在宣城爱恋过的美丽歌女张好好,当时她嫁与豪门,而今却流落江湖、当垆卖酒。杜牧震惊得说不出话,张好好却强作欢颜,关切他的现状,问他为什么事烦恼得生了白发,为什么还和当年一样落拓?“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读到这里,我都忍不住为这位十八九岁可怜的歌女感动落泪,何况当事人、多情的杜牧?他在长诗《张好好诗》最后写道:“门馆恸哭后,水云秋景初。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大和九年,比杜牧小9岁的李商隐上济源玉阳山东峰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陪侍公主的宫女宋华阳,“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才子佳人迸发出的爱,谁又能挡得住呢?两个多月后,这段不为礼教和清规所容的感情被无情地掐灭了,宋华阳别无选择,一步三回头,随公主当了女道士。无望的爱情,让深情的李商隐深深伤心。他的名作《无题》诗即作于此时: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一年的李商隐情场不顺,赴长安参加科举也不顺,于是回到家乡郑州。秋日的一天,他登上好友萧浣所建的夕阳楼,想到好友刚被贬官,而自己更是前途渺茫,写下了一首诗《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张立:大和九年的诗人|文学驿站| 张立
文章插图
大和九年的时光终于来到了年尾的冬至,冬至一阳生,是二十四节气之始。当时李、郑等人貌似控制了朝政,赶走了老朋党,形成了新朋党,甚至下手对付提拔自己的宦官也卓有成效。二人信心十足,向文宗提出诛灭宦官、收复河湟、清除藩镇的大计,这几个难题都是想有所作为的文宗心头之痛。有了皇帝的支持,他们勇气爆棚,也不管新提拔的官员根基未稳,就准备尽诛宦官。
大和九年的11月21日,传统冬至这一天,李训等人以天降甘露的吉兆为名,邀文宗及众宦官去观赏,并让金吾卫士提前埋伏好。可惜用人不当,队友演技太差,被仇士良等宦官发觉,文宗被太监劫持。当宣政门的大门关上,群宦高呼万岁时,李训等人才明白大势已去,功亏一篑,真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头颅。之后掌握禁军的宦官以谋反的罪名血洗朝臣,不知情的其他三位宰相也被满门抄斩,李训郑注等新势力更是被连根拔起,牵连无辜甚广。长安乱了二十余日,被杀者三千余人,长安城的强人恶少也趁乱杀人剽掠、相互攻打,以致尘埃漫天,一幅末日景象。这就是大唐著名的“甘露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