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朱元璋曾经说过“元朝失之于宽”之类的话 , 而元朝也的确是施行宽政 。
有众多史料可查 , “元政宽纵”的说法属实不虚 。
其“宽”主要表现在吏治宽松、政简刑轻、文化多元、不抑兼并、重商轻税等等各方面 。
不多说了 , 直接上干货 。
至元四年(1338年)三月 , 元顺帝命中书平章政事阿吉剌根据《大元通制》编定第三部法律《至正条格》 , 该书序言中 , 赫然自称“我元以忠质治天下 , 宽厚得民心” 。
如果说 , 这只是统治者的自吹自擂 , 可以对比一下元末文人叶子奇所著《草木子》一书中关于元朝统治的评价 。
该书称:“自世祖(指元世祖忽必烈)混一之后 , 天下治平者六七十年 。轻刑薄赋 , 兵革罕用 , 生者有养 , 死者有葬 , 行旅万里 , 宿泊如家 , 诚所谓盛也矣 。”这真是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 。
如果说孤证不立 , 再看与叶子奇同一时代人丁鹤年所作的《送月特郎定江浙赋税还大都》诗 , 诗中颂称“力役均平赋敛轻 , 去者讴歌来鼓舞” , 大赞元朝的安乐景象为“生逢舜日当尧天 , 经营内外皆英贤 。八十衰贫百无补 , 茅檐击壤歌丰年” 。
甚至 , 推翻了元朝统治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承认“元政宽纵” 。
《明太祖宝训》中记载有朱元璋说过的原话:“朕观元朝之失天下 , 失在太宽 。昔秦失于暴 , 汉兴济之以宽 , 以宽济猛 , 是为得之 。今元朝失之于宽 , 故朕济之以猛 , 宽猛相济 , 惟务适宜尔 。”
朱元璋说这句话的背景 , 主要是想表达自己实施“猛政”、“重典”是在“惩元之弊” 。
但明初大臣刘基、宋濂等人也同样认为元朝太“宽” 。
宋濂主修《元史》中屡有提到:“元初 , 取民未有定制 , 及世祖立法 , 本于宽 。”
说到这 , 有人也许会问了 , 秦施暴政而天下乱 , 这一点好理解;但元施宽政为什么也会引发天下大乱呢?
其实 , 元朝施行的“宽政” , 更多是文化方面的原因 , 管理水平不够 , 管得不够多、不够全、不够严 , 说白了 , 就是想管也管不过来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可是 , 百姓难道不喜欢宽政吗?有了宽政为什么也会暴发叛乱?
《元史》里其实也作了解释:“元之刑法 , 其得在仁厚 , 其失在乎缓弛而不知检也” 。
即施政太过“宽仁” , 对人民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 , 从而纵容了动乱的暴发 。
叶子奇的《草木子》解释得更清楚:“是时 , 天下承平已久 , 法度宽纵 , 人物贫富不均 , 多乐从乱 。”
贫富不均 , 是古代任何哪个朝代也难于消除的现象 , 法度既宽 , 难免就会发生贫者仇富、抢富、劫富、掠富等现象 。一旦这些现象没遭受到象样的惩处 , 类似恶性事件 , 就会越演越烈 。
用极限法推理相象下 , 宽政的极限 , 就是无政——无政府社会可不可怕?没有人维持秩序 , 就没有人会老老实实在遵守规则 , 你抢我抢大家抢 , 互相争斗 , 互相砍杀 , 从而陷入大混乱 。
而当有野心家参与其中 , 煽动起民族情绪 , 其所产生的破坏力是相当惊人的 。那么 , 元朝在中原统治的崩盘 , 那就见怪不怪了 。
朱元璋颁发伐元檄文的时候 , 也并没有拿元朝的政治说话 , 只说“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实乃天授” , 承认“元世祖肇基朔漠 , 入统中华 , 生民赖以安靖七十余年” , 甚至称赞元朝“与民为主 , 传及百年”“强不凌弱 , 众不暴寡 , 在民则父父子子夫夫妇妇 , 各安其生” 。
想想看 , 朱元璋出生于赤贫之家 , 父母死时连葬身之地都没有 , 可谓苦大仇深 。
- 镇元子连如来也不怕,为何观音降临五庄观,镇元子吓得当场起立
-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原因是背不动
- 封神演义被度化到西方的孔宣在800年后到底为何要吞了如来佛祖
- 宝玉梦中大喊:不要金玉良缘,只要木石姻缘,宝钗听完为何怔住了
- 西游中龙族的身份地位为何如此之低?看看泾河龙王自己说了啥?
- 他是天界大神,与太上老君齐名,为何最后却沦落到给雷音寺看大门
- 悟空为何定要打死白骨精?哪怕会被唐僧念咒,火眼金睛发现一秘密
- 牛家村为何被戏称为宇宙中心?射雕里的大神几乎都来过
- 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为何这么说,有啥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