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庞涓死于马陵之战?司马迁记载混乱,新证据表明:庞涓十年前已死( 二 )


比如说 , 庞涓既然妒忌孙膑比自己高明 , 存了心要黑掉孙膑 , 为什么不痛下杀手?只要直接杀了孙膑 , 就一了百了 。他为什么要留下这个已经和自己结下了膑骨黥面之仇的仇人?
而且 , 以他的智商 , 他难道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等于在为孙膑做广告 , 让孙膑迅速成名 , 成为人们所追捧的对象吗?
比如说 , 孙膑在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几个字时 , 当时毛笔是否已经发明了呢?
又再比如 , 秦始皇未统一六国之前 , 各国文字是有差异的 ,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几个字 , 不知道是用哪国文字写的……诸如此类 。
先秦时代|庞涓死于马陵之战?司马迁记载混乱,新证据表明:庞涓十年前已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然 , 存疑最大的 , 是在孙膑实施“围魏救赵”前一年 , 即公元前354年 , 赵国以强凌弱 , 进攻魏国的盟友卫国 。庞涓率部救援时 , 所用的策略是“围赵救卫”——他率主力部队直奔赵都邯郸 , 迫使赵军回救 , 以此来化解赵军对卫国的攻势 , 达到“救卫”的目的 。
也就是说 , “围魏救赵”并非孙膑的首创、独创;庞涓其实早已深谙此道 , 并且用得比孙膑巧 , 比孙膑妙 , 比孙膑强 。
庞涓围攻赵都邯郸时 , 秦国趁火打劫 , 兵分两路进攻魏国 , 占据了榆关以南地区;楚国也不甘落后 , 进攻魏国重镇襄陵(今河南淮阳县);齐国更是暗中使坏 , 策动了原本归附魏国的宋、卫、鲁三国叛魏降齐 。
一时间 , 魏国四面树敌 , 捉襟见肘 , 顾此失彼 。
但庞涓舍其末 , 扼其要 , 打蛇只打七寸 , 通过加紧进攻邯郸来降服赵国 , 一举扭转了局势 。
那么 , 庞涓既然是使用“围魏救赵”策略的高手 , 为何还会在桂陵之战中中计?
而且 , 中一次还不知醒悟?还要在马陵之战再中一次才知道懊悔?
司马迁似乎也觉察到了这个有悖常理的现象 , 他在写桂陵之战时 , 没有明写庞涓参战 , 只是含糊其词地用“魏果去邯郸 , 与齐战於桂陵 , 大破梁军”一笔带过 。
先秦时代|庞涓死于马陵之战?司马迁记载混乱,新证据表明:庞涓十年前已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是 , 1972年4月 , 山东临沂卫生局进行基本建设 , 在临沂古城城南一座名叫银雀山的低矮的小山发现了一处规模很大的汉代墓葬群 。考古工作者随后从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竹简 。这些竹简的内容绝大部分是古代兵书 , 其中就有已经失传1700多年的《孙膑兵法》 , 以及《孙子兵法》、《六韬》等20余篇著作 。
这个《孙膑兵法》经过认真整理 , 分为上、下两编 。上编可以确定属于《齐孙子》的十五篇 , 包括《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和《陈忌问垒》等;下编是还不能确定属于《齐孙子》的论兵之作 。
这里重点说说《擒庞涓》里面的记载 。
《擒庞涓》全文只有四百多字 , 写“围魏救赵”没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那么神妙 。
一、为了救赵 , 齐军先攻打魏国的平陵——注意 , 不是攻打魏都大梁;然后派“二大夫”带兵从齐城、高唐攻击环涂地区魏军 。
二、为了诱敌 , 被派去攻击环涂地区的齐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二大夫”被杀 。
不过 , 策略实施的效果不错:“庞子果弃其辎重 , 兼趣舍而至 。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 , 而擒庞涓 。”即庞涓果然丢掉辎重 , 兼程急奔而至 。孙膑带领主力不作任何停留 , 在桂陵埋伏 , 一击而擒庞涓 。
从“擒庞涓”这三个字来看 , 庞涓不但参加了桂陵之战 , 还在桂陵之战被齐军擒获 。
必须要知道 , 《孙膑兵法》是孙膑弟子在当时所记 , 不容有什么怀疑的 。
那么 , 再回到刚才的问题 , 庞涓既然已在桂陵之战时中了孙膑的“围魏救赵”、及伏兵狙击之计 , 他为什么不吸取教训 , 而在马陵之战时再次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