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诗界,有一位诗人是如何也绕不过去的,那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乾隆堪称中国历史上最高产的诗人,一生共创作了四万二千首诗,全都收录在《御制诗集》。以乾隆九岁到八十九岁八十年间为例,几乎平均每天作两首诗,但比较讽刺的是,没有一首名诗流传千古。
文章插图
虽然乾隆的诗质量一般,但是其身边不乏作诗能手。乾隆有两个比较出名的“诗友”,一个是浙江嘉兴人钱陈群,另一个是苏州人沈德潜。乾隆曾特意为他们作诗悼念:
沈去钱存势已孤,陡观遗奏故人无。
江南忽尔失二老,天子原非友匹夫。
蒙邑应成蝶醒梦,香山那复鹿重扶。
诗邮罢趁北风寄,郢垩怜亡为质吾。
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第五次南巡,钱陈群到吴江迎驾给康熙献诗。康熙觉得钱陈群的诗不错,就让他参加会试,钱陈群以母亲年老为由推迟。
康熙末年,钱陈群考取了进士,康熙记得他的诗句,于是改为庶吉士,授编修。雍正时期,钱陈群没有得到重用,官至顺天学政(顺天府文化教育行政官),可能是与雍正对他的评价“安分读书人”有关。不过这段时间钱陈群倒是收了不少名人弟子,比如纪晓岚、刘墉、阿桂等人均出自钱陈群门下。
乾隆时期,钱陈群把亡母所绘制的《夜纺授经图》献给乾隆。乾隆是一个出名的大孝子,对皇太后异常尊崇,多次南巡就是为了带母亲游览江南美景。因此乾隆看到后非常喜欢,亲笔御书“清芬世守”四个字送给钱陈群,钱陈群将其刻成匾额“清芬堂”挂在客厅大堂。
文章插图
因为和乾隆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孝母和作诗,乾隆七年(1742),钱陈群升为刑部侍郎。此后,钱陈群多次随乾隆南巡和参加皇太后圣寿庆祝活动。
乾隆三十九年,八十九岁的钱陈群去世,乾隆听闻后,赐谥“文端”,入祀贤良祠,并作《怀旧诗》以寄哀托:
迎銮三于浙,祝厘两入京。唱和称最多,颂中规亦行。
林下唯恂谨,文外无他营。优游登大台,生贤殁亦荣。
作为乾隆的另一个诗友,沈德潜就没钱陈群那么好运了。沈德潜是江苏长洲人,虽满腹经纶,但是缺少运气。从康熙三十三年(1694)沈德潜中秀才开始,此后四十余年,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无一例外每次都失败而归。接连熬死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直到乾隆继位,沈德潜还是个秀才出身。
沈德潜四十岁那年,在母亲忌日那天作了一首诗《寓中遇母难日》,落寂之意,溢于言表。其在诗中提到:
真觉光阴如过客,可堪四十竟无闻。中宵孤馆听残雨,远道佳人合暮云。
也许是沈德潜的诗感动了上天,他的运气开始转好。
乾隆四年(1739),六十七岁的沈德潜终于考中进士,是有史以来年纪最大的进士,此时的沈德潜已经白发苍苍。从二十二岁参加乡试算起,到六十七岁,一共参加十七次科举考试,才修成正果。百年之后的曾国藩也自叹不如,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沈德潜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
此后沈德潜官运亨通,先后担任侍讲学士、日讲起居注官、礼部侍郎等职,备受乾隆宠信。当然乾隆宠信沈德潜是有原因的,一个是沈德潜的经历,其从仕经历堪称国民士子励志之典范;另一个是沈德潜写了一手好诗。敬老和作诗,这不正是乾隆所推崇的吗。
乾隆曾多次了沈德潜探讨古代诗句,沈德潜旁征博引,对答如流,乾隆为之叹服,称其为“江南老名士”。乾隆不仅为沈德潜的诗集作序,还赐几十首御制诗给他,乾隆在诗中将沈德潜比作唐朝李、杜,乾隆对其的宠信可见一斑。
文章插图
不过沈德潜入仕太晚,没过多久就退休了。乾隆三十四年(1769),九十五岁高龄的沈德潜去世,被乾隆追封太子太师,赐谥“文悫”,入贤良祠。
- 马未都:乾隆年间的“月饼盒”,属于宫中珍品,一个价值一套房
- 独眼龙高中状元,乾隆却说独眼岂可登金榜,他答出下联成为探花
- 宋仁宗一生究竟有多牛,竟让乾隆如此崇拜?
- 《乾隆皇帝松荫挥笔》横轴 张宗苍-中国名画鉴赏语音讲解
- 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首诗,但仅一首入选小学课本,学生却很喜欢!
- 康熙24个儿子,十三爷威望最高,却不敢争皇位,正史透露原因
- 最对不起中国的六大罪人,朱熹第六、乾隆第三、第一名你绝不知道!
- 红楼梦的四大家族为何权势通天其中三家与康熙有秘密交易
- 乾隆含笑向这群老少不等的新进士点了点头,径自跨步进了大殿
- 乾隆工:玉石圈的爱马仕!谁拍下谁稳占C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