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名“一阳生”
文章插图
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 冬至|正大国际期货:冬至传承南吃汤圆北吃饺】冬至在我国古代是非常受重视的,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阴极阳生,从这天开始阳气像粒种子一样发芽了,补阳健体重在脾胃,后天之本!这也是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冬至吃饺子还有说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文章插图
- 慈禧派人参加国际展览,拿出国库无数奇珍异宝,洋人一看哈哈大笑
- 国际文化交流的探路者与实践者吴泽洲去世,他把我国文化艺术精华推向世界舞台
- 国际跨界艺术家傅榆翔:艺术之路需不断颠覆建构
- 《国际歌》中文译配版权应属瞿秋白
- 泰山学院教师作品获第五届中国国际时装设计创新作品大赛三等奖
- 首尔OBITION艺术空间与纽约Li Tang艺术平台共同推出联合国际艺术展
- 你会“数九”吗?俗话说“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啥意思
- 陈传席:书法需要正大气象!
- 国际书协副主席张铁林书法,网友:未入门
- 民俗|唐朝过年和冬至时各有七天假期,过年期间长安城佛教气息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