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周星驰的朋友可能都看过《唐伯虎点秋香》这部电影,而电影中最脍炙人口的情节,应该就是唐伯虎与对穿肠拼对子的情节了。在这段比拼中,出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对子,比如:
文章插图
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八目共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文章插图
这就是一副十分出色的拼字联。“十口心”组成了一个“思”,“八目共”组成了一个“赏”(赏的繁体賞在书法中有“八目共”的写法),对得相当工整,还同时能表达唐伯虎对秋香的爱意,实在是妙。
据史料记载,对联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大概在公元240年左右,在孙权时就已经有非常工整的对联了。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对联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和延伸。除了像上面的拼字联,还出现了很多精妙的对联方式。
文章插图
比如拆字联就有:
冻雨洒人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东两点即为“冻”字,西两点即为“洒”字,而下联也很工整,横七刀是为“切”,竖八刀是为“瓜”,上下两联对得十分巧妙颇有趣味。
文章插图
或者更加“变态”的多音字联:
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
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像这种对联看上去就让人头痛,不好好斟酌一番还真不知道怎么念。但对联却从不是自多而难的,在清华大学曾经有有个教授,出了一个三字上联,让学生们对出下联,结果却难倒了一众优秀的清华学子。
文章插图
这个教授的名字叫做陈寅恪。陈寅恪号称“清末四公子”之一,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等等。1890年,陈寅恪出生于湖南长沙城内一个富裕的家庭,从记事开始就学习四书五经和世界地理等等。
1900年,陈寅恪的祖父去世之后,陈寅恪便跟着父亲陈三立去了江苏金陵,陈三立本来就是一位著名诗人,文学素养相当之高。陈三立在江苏开办了一间思益学堂,用先进的思想来教授新时代的学生,而陈寅恪自然也在内。
文章插图
后来,陈寅恪又先后到日本、柏林、瑞士、法国等等国家留学,直到1914年一战爆发才回国。而此时的陈寅恪已经精通好几门语言了。他发现自己在语言学上十分有天赋,在1918年时甚至还学习了梵文和巴利文。
这就更不用说陈寅恪深耕了十几年的汉语汉字了。1925年的时候,清华学校改制后成为了清华大学,并在学校里开设了“国学门”,并先后聘请了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等大家在学校任教,而陈寅恪也因此成为了清华大学的老师。
文章插图
【 学生|清华教授出上联:“孙行者”,唯有一位学生答对,下联是什么?】在一次教授关关于中国对联知识的时候,陈寅恪就心血来潮,给底下的学生们出了个上联,让学生们对出下联,上联仅仅只有三个字:
孙行者
一时之间底下的学生都开始对了起来,当然还颇有些玩笑的意思,什么“猪八戒”、“沙和尚”甚而“行者孙”、“者行孙”都冒了出来,这可是《西游记》当中的戏说桥段。陈寅恪自然也没有细究,只是让学生们不断作答,但换来的却都是陈寅恪的摇头。
文章插图
- 现在学书法专业的学生,有前途吗?老师有话说
- 学生党手机里“单曲循环”的三首歌,句句“开口脆”,00后爱了爱了
- “华佗是印度人”,印度专家再次发声,清华教授认同并提出观点
- 上世纪70年代,被人故意怂恿、嫁给文盲丈夫的女学生,结局如何?
- 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首诗,但仅一首入选小学课本,学生却很喜欢!
- 英国历史教授:大禹只是神话人物你们还当做真事。网友:见识短浅
- 十六岁考上清华的天才,却爱上好朋友的妻子,钟情一人且终身未娶!
- 江西赣州一班主任为学生绘“班级全家福”走红网络受热捧
- 北京中小学生“拿起纸笔·见字如面”活动解锁新主题
- 王云强教授荣膺中国传统文化品牌“年度影响力人物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