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智慧型海上风电场并网数字化驱动新能源( 三 )


通过三维时空展示 , 如东H14海上风电场实现了人员、船只、质量、进度、安全等的可视化管理 , 这种管理不仅在建设时期可以更加精确地规划施工组织设计及资源配置 , 在之后的运维期也可以实现风电场的安全管控 。
少人化、无人化成为趋势
风电场大多地处偏远 , 在日常运营维护中效率低且安全性不高 , 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风电场工作效率 , 减少人员投入 。 有专家表示 , 未来 , 少人化乃至无人化将成为智慧型风电场的发展趋势 。
针对海上环境复杂、海上升压站平台无人值班的特点 , 如东H14海上风电场在一些主要区域设置了智能巡检 。 “我们利用现有的监测装置 , 通过对各监测点、监测数据的有机融合与分析 , 实现了对重要设备、关键部位运行状态的实时远程监测 。 后期增设无人机、巡检机器人加以辅助 , 实现了风电场的无人巡检、智能巡检 。 ”如东H14海上风电场主值班员任云鹤表示 。
在移动通信技术和智能手机基本普及的今天 , 移动应用也成为智能型风电场中不可或缺的运维方式 。 在如东H14海上风电场运维人员的手机APP里 , 笔者看到了一个个实时在线的监测数据 。 任云鹤说:“现在 , 空间上的距离已经不是问题 。 我们把涵盖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日常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功能通通纳入到这部小小的手机中 , 凡是电脑上能看到的 , 手机上也都可以实时查询 。 就算是人在家里 , 各种在线监测数据还有风机实时运行状态都一览无余 。 ”
更便捷的是 , 这些移动应对可以针对不同权限的用户 , 实现从建设期到运维期各项业务的分类操作管理、交互通信及数据报表生成 。
“通过手机APP , 我们可以在风电场现场通过扫描风机、电气设备的二维码 , 进行设备检修 , 包括现场开具电子票、缺陷单等等 , 极大方便了我们日常的运检工作 。 ”如东H14海上风电场值班员王嘉桦说 。
在安全保障方面 , 如东H14海上风电场安装了“超视距”微波通讯系统以及基于北斗定位的人员跟踪和落水辅助救援系统 。
袁建平介绍:“以前 , 我们出海离岸五公里后就失联了 , 什么信号都没有 。 陆上集控中心不知道工作人员在哪个位置 , 工作人员也无法跟陆上集控中心进行沟通和对接 。 现在 , 微波通讯系统可以把信号从陆上向海里延伸50公里 。 北斗技术可实现人员的高频位置发送 , 在有工作人员落水情况下还能为管理者提供快速救援方案 。 ”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大大减少了人员投入 , 目前海上风电场除了必要的检修人员外 , 其他的基本不需要了 。 ”袁建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