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康熙字典》经历了怎样的编纂过程,康熙编纂这部字典目的何在?

康熙|《康熙字典》经历了怎样的编纂过程,康熙编纂这部字典目的何在?】《康熙字典》是一本集前代字词韵书之大成的著作 , 它第一次使用了“字典”的名称 , 标志着中国字典的成熟 。自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 , 康熙皇帝任命修纂官凌绍霄、陈世儒等人、总阅官陈廷敬等人开始负责《康熙字典》的具体编纂工作 , 最终历时六年 , 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正式刊印发行 。
康熙|《康熙字典》经历了怎样的编纂过程,康熙编纂这部字典目的何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康熙字典》
那么 ,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主持编纂这样一本字典呢?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 首先 , 字典作为一本学术著作 , 自然是要起到统一思想的目的 , 以防止普通民众受到异端思想的腐蚀 。其次 , 《康熙字典》的编纂 , 背后有着更为深远的政治含义 , 它可以起到教化普通民众的作用 , 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而言 , 《康熙字典》是维护统治者地位的工具 。第三 , 《康熙字典》出现之前的书籍都存有遗漏和缺失 , 因此出于学术目的也是需要有一本可以集大成的著作 。同时 , 作为文治的一部分 , 《康熙字典》无疑是宣扬清王朝的“德政”的最好手段 , 并树立皇帝的权威 。
康熙|《康熙字典》经历了怎样的编纂过程,康熙编纂这部字典目的何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康熙字典》
前面已提及《康熙字典》是一部集大成之作 , 因它不仅“搜罗之备,征引之富,尤可谓集字书之大成” , 而且承袭了《说文》到《字汇》的编纂传统 , 对前代字书的字形都重新考证并纠讹 , 使字典编纂日趋系统化和规范化 。同时 , 《康熙字典》收录了各种字书、印书中等“来历典确”的字 , 兼采了经史音释及子集字典等音释的内容 , 因此它是中国第一部规模最大、收字最多的字典 。在对每一个字义进行阐释方面 , 《康熙字典》博引群书解释字义 , 除了生字僻字外 , 每一个字都有古书作为依据 。
康熙|《康熙字典》经历了怎样的编纂过程,康熙编纂这部字典目的何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康熙字典》
编纂《康熙字典》的工作量十分浩繁 , 在处理历代字书时为了避开谬误、提高准确性 , 编纂人员提出了一个编纂总则:“详略得中 , 归于至当” , 具体可表现为几个方面:一、“并行编入” , 也就说说 , 对各经史子集、韵书、字书的内容 , 通过人为甄别后 , 一概录入 , 但是要标记“增”字 , 以与原有的字区分开来 。在此原则指导下 ,《康熙字典》共额外收录141个字 , 远超此前的《说文》、《字汇》等 。二、“切音解义” , 这是字典编纂中的核心原则 , 大体包括两方面的前提 , 第一是承认先有语言后有文字 , 文字只是语言的“点画”符号 , 第二是在日常使用中 , 许多字词有了约定俗成的内容 , 与其本义有所偏离 , 但是在编纂《康熙字典》时 , 要遵循语言约定俗成的原则 。三、“旁罗博证” , 也就说 , 《康熙字典》中对每个字的释义 , 都是建立在翻阅大量古书的基础上的 , 而不是仅据一家之说 , 据此可以提高考证的准确性 , 使每一字之字义均有所依据 。
参考文献:
1.刘鹤云:《论的历史贡献》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4期 。
2.丰逢奉:《编纂理论初探》 , 《辞书研究》1988年第2期 。
3.韩林华:《的编辑成就》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6期 。
4.邓莹、陆丽明:《的政治学管窥》 , 《文教资料》2011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