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舌诊临床实用针灸选穴思路(上)( 七 )


凡舌见青色滑润 , 而形色又兼胖嫩者 , 肝胆木气虚寒也 , 养荣汤倍肉桂主之 。
养荣汤倍肉桂方
白芍(三钱) 当归(二钱) 远志(一钱) 五味(钱半) 肉桂(一钱)熟地(四钱) 陈皮(一钱半) 白术(三钱米泔水浸蒸) 黄 (三钱蜜炙无参倍用) 人参(多少随宜) 茯苓(一钱半) 炙草(一钱半) 煨姜(一钱半) 大枣(五枚)
按∶上方主治 , 凡属大虚症 , 勿论其脉与症 , 但服此方 , 诸症悉退 , 此十全大补汤对子也 。 但十全大补只分气血 , 此则五脏皆补 , 无虚不到 , 虚而寒甚者 , 当加附子以治之;三阴虚更妙 。 后凡用本方加减者 , 主治并同 。
凡舌见黄色而坚敛苍老者 , 脾胃两经邪气盛也 , 泻黄散主之 。
泻黄散方
防风(四两) 藿香(七钱) 山栀(炒黑一两) 石膏(五钱) 甘草(二两) 微炒为末甜酒调服 。
按∶上方主治脾胃伏火 , 口燥唇干 , 口疮口臭 , 烦渴易饥 , 热在肌肉者 。
凡舌见黄色而浮胖娇嫩者 , 脾胃两经精气虚也 , 益黄散主之 。
益黄散方
陈皮(一两) 青皮(五钱) 诃子(五钱泡去皮) 丁香(二钱) 白术(二两) 甘草(炙五钱)
按∶上方主治脾胃虚寒 , 寒水反来侮土 , 而呕吐不食 。 或肚腹作痛 , 或大便不实 , 手足逆冷等症 。 炒磨为末 , 每服四钱 , 水煎服 。
凡舌见黄色而干燥 , 属胃腑阴亏火旺者 , 左归饮去茯苓加花粉、归、地主之 。
左归饮去茯苓加花粉归地方
熟地(八钱) 枸杞(六钱) 山药(四钱) 萸肉(四钱) 甘草(二钱)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花粉(一钱火不甚者去之)
按∶上方主治肾水干枯 , 虚火上蒸 , 脾胃阴土受亏 , 以致饮食不进 , 大便燥结 , 甚至三阳癃闭 , 将成噎隔 , 及早服此 , 无不愈也 。 伤寒舌黑唇焦 , 大渴引饮 , 此必服发散寒凉、攻伐之药过多也 。 原方加归、芍救之 , 燥症更妙 。
凡舌见黄色而干燥 , 属脾脏血虚 , 火盛者归脾汤去木香 , 加白芍、丹皮、山栀主之 。
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山栀方
枣仁(一钱炒研) 茯神(一钱去木) 远志(一钱去心) 归身(一钱) 人参(一钱半) 炙 (三钱无参倍之) 白术(二钱半米泔净蒸) 尤圆(七枚去壳) 甘草(一钱炙) 白芍(二钱) 丹皮(钱半) 山栀(钱半炒黑)煨姜(一钱) 大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思虑伤心脾 , 郁怒伤肝 , 以致三经血少而燥 。 渐至心口有块如拳 , 或左肋下有块如手掌 , 或右肋下有块如镰刀 , 且时作痛 , 及健忘怔忡、惊悸不寐等症 。 内经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 。 在男子则隐曲不利 , 在女子则月事不来 , 其传为风消 , 其传为息贲者不治 , 正此症也 。
凡舌见黄色而滑润 , 属胃气虚弱者 , 七味白术散加半夏主之 。
七味白术散加半夏方
干葛(二钱) 木香(五分) 藿香(一钱) 人参(钱半) 白术(二钱半) 茯苓(钱半) 甘草(一钱炙) 半夏(一钱半) 大枣(三枚) 煨姜(一钱)
按∶上方主治脾虚 , 肌热泄泻 , 虚热作渴 。 如去干葛、木香、藿香 , 加陈皮 , 则治脾胃气虚 , 饮食不进 , 致成痰癖 , 不能咳唾 。 或胃气虚寒 , 动成呕恶 。 凡虚及诸病后 , 皆可以此调之 。
凡舌见黄色而滑润 , 属脾气亏损者 , 五味异功散加白芍主之 。
五味异功散加白芍方
陈皮(一钱) 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半) 茯苓(一钱) 炙草(一钱)白术(一钱酒炒) 煨姜(一钱) 大枣(三枚去核)
按∶上方主治脾胃不和 , 饮食不进 , 泄利虚饱 。
凡舌见黄色干燥 , 而形质反见胖嫩者 , 脾胃气血两虚也 , 参 八珍汤主之 。
参八珍汤方
人参(钱半) 茯苓(钱半) 炙草(钱半) 白术(二钱半米泔洗蒸土炒) 川芎(一钱) 当归(三钱) 白芍(二钱酒炒) 熟地(四钱) 煨姜(钱半) 大枣(五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