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浅谈康熙朝的第一大案——明史案( 二 )


 历史|浅谈康熙朝的第一大案——明史案
文章插图
被庄廷鑨招揽的才子包括吴炎、潘柽章等十六人。不仅对“朱氏遗稿”做了许多修改,而且增补了崇祯一朝的史事。这本书使用明朝的年号,而且还沿用了遗稿中的词语,例如,称呼清太祖努尔哈赤为“奴酋”,称呼满洲士兵为“建夷”,这些字眼,从延续旧书风格上来说,似乎合情合理。但在清朝统治者眼中,似乎犯了“天条”。
庄廷鑨把这本《明书辑略》编撰完成后,在作者栏上写上自己的大名,把编书的十六人都写在参加编撰的名录上。还请了明朝崇祯年间的进士李令皙来给本书作序。这还不够,庄廷鑨海想把另一位叫査继佐的文人添加到编者的名单上,好增加本书的“分量”。这位査继佐曾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文人,后来任敬修堂的先生,在绍兴一代威望很高。同时,査继佐也是著名武侠作家金庸先生的祖先。査继佐本来答应名列其中,但此书刊发之后,査继佐一看书籍内容,反清情绪太明显,吓得魂飞魄散,立即向学政举报此事。好在庄廷鑨用金银极力打点学政,这件事很快过去,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此事之后,庄廷鑨吸取教训,立即回收已经刊发的书籍,并且修改书中的敏感字眼,第二次刊发。至此,《明书辑略》在江南广为流传。
 历史|浅谈康熙朝的第一大案——明史案
文章插图
案发:下岗县令,重掀旧波澜以上所发生的事迹,皆在顺治年间。顺治驾崩后,8岁的康熙继位,有一位叫吴之荣的官员,任职归安(属湖州)知县,但因为贪污受贿,被革职罢官。这位吴知县很不安分,为了东山再起,他一直在寻找能够让自己立功的机会。吴之荣偶然得知,多年前査继佐曾向学政举报过一本史书,经过收集资料,吴之荣花重金买到了一本《明书辑略》最初的版本,也就是没有修改敏感字眼的版本。吴之荣把这本书交给了一位叫松魁的将军,并且由松魁移交给了浙江巡抚朱昌祚,朱昌祚又将此案转给了督学胡尚衡。
 历史|浅谈康熙朝的第一大案——明史案
文章插图
眼看案件就要闹大,庄廷鑨此时已死,他的后人赶紧贿赂胡尚衡等人,胡尚衡本想平息此时,但吴之荣一心想借此事上位,他直接将此案告到了北京。山雨欲来,辅政大臣鳌拜听闻此事,怒气冲天,立即让刑部严查。
鳌拜以及康熙初期的满洲官员们虽然有内部斗争,但对于彻查此案的态度却出奇的一致。因为此案关乎两个“原则性”的问题:
第一,这本书侮辱努尔哈赤和女真人的祖先,打了满洲人的脸。
第二,这本书代表了明朝朱姓人的利益,弄不好要动摇清朝统治者的江山。
 历史|浅谈康熙朝的第一大案——明史案
文章插图
所以,必须严查。如此重大的案件,刑部不敢怠慢,派了刑部侍郎亲自到湖州,这下,人证物证倶在,杀戮将起。
案结:毁文销书,血流已成河
案件很快查实,庄廷鑨虽然已死,但并没有被放过,他被掘墓开棺、屠戮尸骸。庄廷鑨的弟弟庄廷钺首先被杀,然后,庄氏族人全部处死,家中奴仆悉数发往宁古塔。
《明书辑略》成书之时,庄廷鑨曾请李令皙为此书作序,因此李令皙被定为主犯之一,李令皙和他的四个儿子全部被杀。令人感怀的是,李令皙的小儿子刚满16岁,抄家的官员有恻隐之心,对刑部官员说他才15岁,希望能够由死刑改为流放。但他却说:“予见父兄死,不忍独生。”最后,主动求死,李家一门也因此灭族。
 历史|浅谈康熙朝的第一大案——明史案
文章插图
庄廷鑨当初请了16位文人为自己编书,并且把他们的姓名都写在编者一栏中,这16人及其家眷都未能幸免。而第一次告发此案,并且未能告发成功的査继佐,也就是金庸的先祖,因为首告有功,无罪释放,査氏一族,后来成为海宁望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