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则为之计深远”,出自《战国策》。意思是说:天下的大爱,莫过于父母对孩子们的爱,父母习惯的为孩子作深远打算,想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一片苦心,只可惜“苦心”很多时候却换不来回报。
俗语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为人父母,对待孩子要心里有数,一味的为其安排人生并非好事。这句俗语下半句被奉为经典,做父母的值得一看。
儿孙自有儿孙福从生命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是独特且不可复制的。随着年龄增长,随着阅历丰富,随着所见、所闻、所做,人思想会随之变化,成为一个独特的人。
文章插图
或许,那个曾经流着鼻涕,围绕在父母膝边的稚童不管长多大,在父母眼中仍然是孩子。但是,在岁月的洗礼下,他已然成长为一个智慧生命体。
每一个人,在因缘际会下,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运道和要走的道路。儿孙自有儿孙福,儿孙自有儿孙路,父母管不了,也没法管。
河北有一则民间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家,清贫如洗、生活窘迫。一日妻子埋怨丈夫:“你看看人家都有钱,我就不说你了,孩子被饿的脸都青了。”
丈夫闻言回道:“如今流年不顺,田地没有收成,街坊四邻也很穷,咱们又没亲戚,借也借不来,你让我能咋办?”
文章插图
妻子闻言,怒道:“借不来,你总能偷吧?”“哪里去偷?”“财主家”,“财主家高墙大院,我又翻不过去”,妻子说道:“财主家院墙有排水的水眼,你不会从那里进去?”
丈夫答道:“可是财主家还有护院,个个身高体壮,脑袋一进去,就会被护院打碎,这可如何是好?”妻子说道:“你不会拿个瓢先试试,若是瓢碎了就别进去。”
丈夫听说听后,便依照妻子所说,先以瓢进,结果瓢碎了,赶紧将头缩了回来。眼见偷也偷不来,丈夫无颜见妻儿,羞怒之下离家出走。
文章插图
二十年年后,丈夫流落街头,经过自家门口。发现妻儿生活富足,儿子考上状元。丈夫更加无颜面对家人,便在墙上题下一首诗:二十年前把人偷,一棍打破葫芦瓢。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妻子看到时大惊失色,赶紧叫来儿子出去追赶,因为这个人,就是儿子的父亲。
于丈夫而言,为了孩子他可以去偷抢,从情理上说,迫于无奈,但从道义上说,仍是错的。一走便是二十年,孩子从小没了父亲,对孩子来说是残忍的。
殊不知吉人自有天相,儿孙自有儿孙的福气和命运,做父亲的,把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做到便可,无需过度负责。俗语的下半句,便是丈夫所作打油诗的最后一句,“莫为儿孙做马牛”。
文章插图
莫为儿孙做马牛很多父母,愿意为了孩子赔上一切。把房子卖了,购买一套昂贵、狭小的学区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砸下更多钱财,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补习班,不顾孩子想法,美其名曰:“父母都是为了你好”。
《二十四史通俗演义》第四回的开篇诗写道:“百岁光阴似水流,道高德重把名留。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
人之一生是有限的,孩子的精力同样是有限的。在高压面前,人的精神会面临着崩溃的危险,不幸的是,我们发现这一趋势渐渐的低龄化。
可以看到很多小学生,因为完不成作业、或者被老师家长批评后,产生轻生的欲望,并付诸实践。
文章插图
一般来说,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会有考虑到课后剩余时间,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写不完作业?可能与孩子自身有关,但也要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孩子的课后时间为什么不够用呢?
- 古人讲“英雄脚臭、好汉屁多”,此话怎讲?古人想告诉我们什么?
-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下半句才是精华,做父母的都应该看看
- 历史上死得最有尊严的皇帝,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
- 《郓城人讲水浒》之千万别小瞧了刘唐
- 五代十国|古人讲“五子登科”,是哪“五子”,有何典故?为人父母不妨一看
- 古人讲“门朝南,子不寒;树通轩,人丁散”,到底是什么意思
- 水浒中朝廷眼中的四大贼匪,他们各自有哪位大将,梁山就算卢俊义!
- 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 古代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它的下句才是精华,可惜鲜为人知!
- 中秋到,古人讲“年怕中秋,月怕半”,为什么怕?老祖宗智慧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