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诡祖显圣考|王清涛 | 记载( 二 )



 李诡祖显圣考|王清涛 | 记载
文章插图
(二)译注:
(1)名季时:明季指明朝末年。而"明季时"的具体时间为公元1629年--公元1644年间。
(2)麈尾,据说麈是一种大鹿。麈与群鹿同行,麈尾摇动,可以指挥鹿群的行向。“麈尾”取义于此,盖有领袖群伦之义。魏晋六朝清谈家习用麈尾。只有善于清谈的大名士才有执麈尾的资格。在这一点上,它有点像某些外国帝王和总统手持的“权杖”,起显示身份的作用。不能随便交与他人,特别是不能交与侍从代为掌管。而“拂尘”,则是侍女一类人侍候主人时拿的东西,这是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3)曩尝。曩[nǎng],意思是:以往,从前,过去的。尝(chá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本义是用口舌辨别滋味,引申为吃、食用、试探。还引申为经历、经受,由此虚化为时间副词,表示曾经义。
李诡祖显圣考|王清涛 | 记载】 (4)邸报。中国古代报纸的通称。地方长官在京师设邸,邸中传抄诏令、奏章等,以报于诸藩,故称。邸报,也叫邸抄、邸钞。中国古代抄发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和有关政治情报的抄本。宋代起发展成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明末开始发行活字版本,到清代称京报。
(5)醵(jù),动词,释义为大家一起凑钱饮酒,出自《说文》《礼记?礼器》《史记?货殖列传》。这里指筹集的意思。
(三)译文
李天培,字培元,河南新郑人,清代国子监学正。起初,天培在新郑城南凤台寺,遇见强盗。一个年轻的强盗持戈追赶他,天培就急忙躲藏到荆棘丛中。强盗到处寻找却没有找到,就离开了。后来,天培任河内(今河南沁阳)教谕。正好这时候,怀庆府新太守上任,天培上前拜见,见太守面貌好像城南所见的强盗,内心感到非常惊讶,数次抬头看太守。太守问:“您数次看我,我们曾经相识吗?”天培回答道:“卑职有所疑问,只是不敢明说。过去,我曾经在新郑城南碰见一个少年将军,面貌与明公相似……”话没有说完,太守就急着说:“有这事。我少时曾经率领众人洗劫新郑,想杀一个人却没有抓到,那人恐怕就是您吧!" 天培回答:“是我。卑职在当时可以说是虎头上编虎须,所以害怕成为虎口美食。”太守笑道:“没有的事。我与您应该同心协力,同朝为官怎么能杀您呢?昔日虽是仇人,如今则是同僚;昔日正值乱世,如今天下太平。巧妙相逢正该如此。”从此厚待天培,两人成为莫逆之交。顺治五年(1645年),李天培任临漳(今山西临漳)训导。广泛施教,学子称赞。正赶上漳水暴涨,天培和县令率领百姓修补堤坝,挡住了水患。天培还向县令建议,按土地的质量征收税赋。因此,深受临漳百姓信赖。康熙年间(1662- 1722年),李天培任国子监学正。相国李湘北是永城人,两人既是同乡又是同宗,相交甚厚,往来无间。天培退休还乡以后,相国还不断问讯。十几年后的一晚上,天培忽然梦见李相国来了,对自己说:“你知道吗?我是新郑增福相公。”天培因为梦中的话没有凭据,并不放在心上。第二天晚上,又做前夜一样的梦。不久见到邸报,知道李相国已经捐躯了,才感到奇异。从前西门内有增福相公祠,祀晋人李诡祖。天培就众筹资金整修一新,在门匾题上:“增福李相公祠”。

 李诡祖显圣考|王清涛 | 记载
文章插图
二、有关考证
读《麈尾余谈》原文与译注,关键是文章最后一段话至为重要:“从前西门内有增福相公祠,祀晋人李诡祖。天培就出资整修一新,在门匾题上:增福李相公祠。”短短42个字,可得到至少四个方面的信息。
一是李诡祖确有其人,且证明是晋人李诡祖,民国九年《淄川县志》记载的北魏朝李诡祖晚于康熙年间记载的《新郑县志》应属北方魏朝的误记。李诡祖生于东汉,在三国魏朝、西晋做官,卒于西晋朝。李诡祖三国归晋后继续在晋朝为官,何来一百多年后的北魏李诡祖?淄川区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高生国先生据此对李诡祖生平有专文考证,在此不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