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的故事虽是唐代元稹《莺莺传》的延伸,实际上它却是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故事的大概内容: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
【 魅力|感受一下“元曲”的魅力:寥寥数字,将少女怀春描写的淋漓尽致】
文章插图
元朝诗人汤式有一首曲《蟾宫曲·冷清清人在西厢》,曲中这样写道:
冷清清人在西厢,叫一声张郎,骂一声张郎。
乱纷纷花落东墙,问一会红娘,絮一会红娘。
枕儿余衾儿剩,温一半绣床,闲一半绣床。
月儿斜风儿细,开一扇纱窗,掩一扇纱窗。
荡悠悠梦绕高唐,萦一寸柔肠,断一寸柔肠。
这首《蟾宫曲》里,从“张郎”和“西厢”两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基于《西厢记》进行的二次创作。放到现在来看,这种移花接木的创作手法与“同人作品”差不多。不过,很少有“同人”作品能像这首《蟾宫曲》一样高度贴合原作,让人怀疑这就是《西厢记》中原有的桥段。
文章插图
诗句中,崔莺莺所处的环境便是西厢,她在翘首等待自己的爱人张生。“叫一声张郎”体现出怀春少女对情郎的思念之情,而“骂一声张郎”又能体现出崔莺莺的小女人心态。这一叫一骂之间,直让人感慨被荷尔蒙左右的少女是如此的心思细腻,难怪民谚里有那句“女人心海底针”了。
既然是小女子怀春,为何要突兀地写到“乱纷纷花落东墙”这一景致呢?
仔细想来,一定是崔莺莺的目光已望穿东墙,而花落又刚好体现了崔莺莺失落及失望的情绪。
文章插图
那么,思春的少女该如何排遣寂寞呢?
她只能与身边的婢女红娘说一会话。与前文中的“一叫一骂”相对应,崔莺莺与红娘之间的对话亦是“一问一絮”。她想要找人排解寂寞,可惜身边的丫头并非张郎,所以,她的语言情不由衷,只是闲聊敷衍罢了。
时间就这样在两人的无聊对白中打发了,崔莺莺好不容易挨到了夜深人静之时。这时,作者将视角转向了女儿家的闺房。在崔莺莺的绣床上,这个女子只温了一半被褥,又留下了另一半。这一半是为谁所留呢?自然是那个不知身在何处的张生。
显然,这是在表达崔莺莺“孤衾冷被”的寂寞,但作者却将“孤衾冷被”拆开揉碎了,变成“温一半”、“闲一半”,堪称生花妙笔。从“月儿斜”来判断,此时的时间已经很晚了,可即便是这样崔莺莺仍能感受到细微的凉风,这说明害了相思病的她根本无法入睡。
文章插图
两扇窗子,一扇打开是为了观赏月光,而另一扇则是为了遮挡凉风。在古代诗人的笔下,月和风通常都是相互照应的。别看作者将笔墨都用在描绘景色上,但他想要表达的仍是崔莺莺的少女寂寥。若这首作品至此戛然而止,或许还不足以让它成为经典之作。
在孤单之中,对张生心心念念的崔小姐终于进入了梦乡。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至少梦境给了崔莺莺与爱人相会的机会。不过,即便如此亦不能让崔莺莺从相思之苦中抽离出来。她虽与张生梦里相会,但却心知肚明着一切都是虚妄的,都是想象出来的。是以“萦一寸柔肠,断一寸柔肠”,一面陶醉于梦境,一面痛苦于现实。
《西厢记》里的女主人公,是非常典型的出身于高门大户的千金小姐。虽然,这篇《蟾宫曲》并未直接写明女角色是何许人也,但仅凭“西厢”、“红娘”、“张郎”我们即可判断出这就是在《西厢记》背景上进行的二次创作。当然,由于此曲中的崔莺莺性格与原作如出一辙,亦可代拟与崔莺莺身份地位等同的大家闺秀。
- 坚硬如木板,其貌不扬的鸭子,竟是遂川人的宝,遂川板鸭了解一下
- 冬夜里最动人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读来让漂泊的人感受颇深
- 看《笑傲江湖》有感
- 真正有魅力的女人,能征服男人,也能征服女人
- 岳飞部将神级的人物一下干掉金国四个元帅,金人用神器复仇成功
- 令人魅力大增的几款首饰,不仅设计特别,而且具有罕见的收藏价值
- 有多少人知道刎颈之交的典故?举手示意一下
- “跪搓板”的来历
- 西游记为什么唐僧去倒验关文一下就和朱紫国王论起了前世
- 中国历史上15个取得最好的名字,念一下都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