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时间地图》:130亿年也不过是春宵一刻( 二 )


大致可以看出,作者提出的“现代革命”,就是指今天我们现代社会是如何产生的。这样,《时间地图》已经把它对人类历史的考察,简化成今天的全球化社会是如何演变出来的。对这个问题,作为一名中国人,也的确是非常关注的。
近代史|《时间地图》:130亿年也不过是春宵一刻】作者充分认识到,这个“现代革命”是由欧洲主导的,这也是欧洲中心论施加于历史的必然的影响。作者对此阐述道:“关于现代革命的叙事经常是从一个(通常欲说还休)的假设开始的,这个假设就是现代化是由欧洲社会创造出来的,因此,这便意味着解释现代化就是要考察欧洲的历史。”(P409)。
在“欧洲中心论”受到质疑的新的历史体系下,作者显然有一些羞羞答答,遮遮掩掩,但即使如此,也无法改变欧洲主导了近代现代性的产生,也就是主导了“现代革命”的横空出世。但作者对此作了某种修正,在并不忽视欧洲在现代革命中的特殊作用的时候,更多地是在世界史的范围内,考察现代革命的产生问题。
 近代史|《时间地图》:130亿年也不过是春宵一刻
文章插图
作者的这种研究探讨正是我们中国人关注的是什么让近代中国滑入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境地。作者在分析中指出,近代导致西方强盛的根本性原因是创新,而创新的原因,是因为欧洲在近代崛起过程中,成为全球网络的枢纽。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欧洲一直处于全球网络的边缘位置。在1000年以前的数世纪里,伊斯兰世界成为欧亚科学和商业的中心。“正是在这里,而不是在欧洲,古典地中海哲学和科学的最大成就为未来而得以保存。在公元1000年,无可怀疑非洲–欧亚四墺既宅的枢纽位于伊斯兰世界”(P432)。
伊斯兰世界是交换中心,但作者指出,“它们的引力中心却在印度和中国。”(P432)。作者在全球体系范围内,认为中国在历史上远比欧洲要发达、富有创新。
那么,为什么中国没有迈上创新步伐,担当引领世界发展的职责呢?作者认为,伊斯兰世界以及这一世界后边的引力中心中国,不具备产生现代革命的能量与动力。
那么,什么是引发现代革命的动力呢?作者显然认为这一动力唯一存在于欧洲社会体系中,欧洲为什么能够担当现代革命的动力源的职责?
 近代史|《时间地图》:130亿年也不过是春宵一刻
文章插图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1500年开启的大航海时代的来临,认为这一时代的突出性贡献是:首次出现了全球性网络。而这一时点,正是我们在上面所说的西方历史中的一个迈向近代化的标志性节点,作者在书中也进行了总结:“16世纪早期大西洋两岸的连接(实际上就是大航海时代开启了欧洲与美洲的相连——评者注)是一个具有真正世界史意义的事件,大多数现代历史学家,尤其是那些遵循马克思传统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是过去1000年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事件,绝非偶然。正如马克思本人所言:‘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解开了资本的现代生活史’。”(P443)
伊斯兰世界的枢纽中心到欧洲的枢纽中心转换的逻辑关系是,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了君士坦丁堡,西方触角缩回了欧洲版图,而欧洲人为了继续去寻找伊斯兰世界背后的那个引力中心,就是东方帝国,而不道不绕道大西洋,寻找前往东方的路径,正是伊斯兰世界封堵了欧洲人进向东方的陆路,才开启了海路的近代化探险之旅。正是这一变化,“数千年来一直处在非洲–欧洲交换网络边缘的欧洲到了16世纪突然幸运地发现自己处在历史上最大的、最变化莫测的全球交换的枢纽。”(P453)
在分析了这一世界枢纽位置的逆转式位移之后,作者道出了创新的原生动力问题,“在不同共同体之间信息交换的数量和多样化是创新速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P456)。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