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道教在嘉靖朝的特殊政治意义

政治|道教在嘉靖朝的特殊政治意义】事先声明,此文章为原创,请大家支持原创。
道教在嘉靖朝之所以能兴起,这肯定跟嘉靖帝追求长生不老脱不开关系,但我们也别把城府极深的嘉靖帝想的太简单,论智商,嘉靖帝还真不虚任何人。嘉靖帝兴道教也是有政治原因在里头的。最先把道教拿到台面上的人是内官监太监崔文,也正是这个崔文开启了嘉靖朝长达几十年的斋醮之旅。面对劳民伤财的斋醮礼仪,嘉靖朝的大臣们曾提出过异议,但都被嘉靖帝驳回了。为了保护崔文,嘉靖帝甚至还惩处了几位大臣。为了一个信道教的太监而惩处大明的官僚集团,这怎么看都不合算。嘉靖帝是不是一时间被崔文蒙蔽了?没有被蒙蔽,嘉靖帝很清醒也很理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崔文开始,道教势力正式在嘉靖朝浮出水面。
 政治|道教在嘉靖朝的特殊政治意义
文章插图
嘉靖帝当年被大明朝臣逼得停止了斋醮,但最后又死灰复燃了。这不是什么巧合,我个人认为这都是人为安排好的。嘉靖帝是什么人?他可能是中国封建史有史以来城府最深的一位帝王,纵然不是第一也绝对是前三的存在。嘉靖帝年纪轻轻就能在大礼议中击败名臣杨廷和,这样的男人还有什么事情是他办不到的。嘉靖帝笃信道教,迷信斋醮,这在大明是人所共知的。大明朝臣现在逼嘉靖帝停了斋醮,像嘉靖帝这样的人怎会善罢甘休。不知道大家发没发现重点,那就是我一直在反复强调“逼”这个字眼,也就是说文官集团的势力与实力在那个时期还是很强的,文官集团并未因大礼议事件而被彻底击碎,他们只不过把角斗场从大礼议挪到了斋醮事件上。虽然换了战场,但争斗的本质却没变。大明朝臣想压嘉靖帝一头从而扳回一城,嘉靖帝则想继续把文官集团制的服服帖帖,这就让斋醮事件变得不那么普通。嘉靖帝要想打个翻身仗就必须恢复斋醮,因为这能说明在大明还是我嘉靖说了算。如何恢复斋醮就成为了一门高深的政治学问。嘉靖帝实在是太聪明了,在斋醮被大明朝臣逼停了没多久后,龙虎山张家的传人张彦翀就入京朝贺嘉靖帝,这怎么看都像是事先安排好的,哪有这么巧合的。远在江西的张家人偏偏选在这个敏感的节骨眼上千里迢迢的进京朝贺而且还不是什么重大节日,这就由不得别人不揣测了。这个张彦翀一入京就大谈道教的好且给嘉靖帝推荐了一名“本领高超”的道士,这个“本领高超”的道士就是明史赫赫有名的邵元节,这怎么看都让人觉得有猫腻。
 政治|道教在嘉靖朝的特殊政治意义
文章插图
孔子家族(俗称衍圣公家族)和龙虎山的张家(俗称张天师家族)是中国封建史的两大家族,孔家和张家在现代都依然活跃,几千年都没摧毁这两大世家,由此可见这两大世家的恐怖。封建朝代一直在更迭,但这两大世家依然矗立在时间的长河中截然不动,似乎时间都不能湮灭这两大庞然大物。谁敢得罪张家?嘉靖帝都未必敢彻底得罪张家,就更别说嘉靖朝的那些大臣们了。有些人会问“张家有这么牛吗?被你形容的这么神的嘉靖帝都不敢惹?”。朋友们,如果不信,你们可以查查张天师家族的历史。查完之后就知道我是不是在吹嘘了。有了张家的参与后,嘉靖帝开始名正言顺的崇信道教并且公开的从事关于道教的活动。嘉靖朝有大臣不满,但那又能怎样!已经得罪了嘉靖帝,难道还要再惹一个庞然大物嘛!这个邵元节是不是真的“本领高超”?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自邵元节开始,道教就正式成为了嘉靖朝一股新兴的政治势力。在邵元节得势时,身为道士的邵元节居然敢弹劾内阁大学士李时的弟弟李旼(min,二声),按理说邵元节弹劾大学士的弟弟就是找死,人家大学士有一万种方法能玩死你这个小道士。但结果总是那么的出人意料,在李时知道了邵元节弹劾自己弟弟的事情后,李时慌的不得了,他怎么也不明白自己弟弟怎么就惹上了嘉靖帝面前的大红人。为了整个家族不被李旼牵连,李时赶忙跟嘉靖帝上疏把罪过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这件事谁对谁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道教势力已经足以跟大学士相抗衡了甚至可以压大学士一头。从此,道教势力屡与内阁高官发生冲突,每次都是道教势力略胜一筹,这时候嘉靖朝的政治风向标已经变了。既然成为势力且是当红的势力,那就肯定有投机份子为了功名利禄而加入其中,道教的势力自然也就越来越大。这与大礼议是何其之像啊!嘉靖十八年(1539),80岁的邵元节病死了。南巡的嘉靖帝在听到了这个噩耗后居然悲伤的流泪了。我要是嘉靖帝我也哭,好不容易把一个傀儡练成手了,结果现在病死了,我也不确定我还能不能再找到如此称心如意且用的顺手的听话傀儡了。或许我把嘉靖帝想得太黑暗了,但他干出来的事由不得别人不多想啊!既然被称为道教势力那邵元节死后肯定要有人成为新的扛把子来替嘉靖帝继续与文官集团斗,要不然嘉靖帝的心血就全白费了。邵元节死前曾跟嘉靖帝推荐了另一名明史有名的道士,这就是陶仲文。这个陶仲文运气也好,他瞎猫碰死耗子的治好了当时皇宫里的黒眚。古代由五行缺水而引起的灾祸被称为黒眚,因为五行中水为黑色。说白了就是当时皇宫里发生了一系列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你们也可以称之为灵异事件,反正就是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宫里的人认为是五行缺水造成的,这才有了陶仲文上位的机会。陶仲文是怎么治的黒眚?历史记载是陶仲文画好了符箓然后把符箓烧成灰溶到水里,把符水含在嘴里吐在桃木古剑上,最后挥舞着桃木古剑在皇宫里一顿奔跑。在外人眼里,陶仲文是在驱逐秽物,但在我们现代人眼里,陶仲文就显得很可笑了。困扰宫中一段时间的黒眚就这么被陶仲文稀里糊涂的治好了,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运气好呢还是运气好呢。从这件事上,嘉靖帝看到了陶仲文的专业能力。所以在邵元节死后,陶仲文就顺利成章的接替了邵元节的位置。我还是那句话,嘉靖帝不怀疑陶仲文的“专业能力”,但嘉靖帝不确定陶仲文是否会如邵元节一般把打击文官集团做的那么流畅。嘉靖帝怕陶仲文实力不行甚至授陶仲文为礼部尚书,嘉靖帝这是把道教势力彻底合法化,至于陶仲文能不能让自己满意,这就要看陶仲文自己的本事了。这个陶仲文也没让嘉靖帝失望,他利用道教势力排除了一些文官集团的人,恐怕这些人都是嘉靖帝想弄走的人吧。嘉靖帝不喜欢太监,嘉靖朝的太监们也就不可能形成宦官集团。朱家历来注重压制外戚,嘉靖帝也肯定不会用外戚去做事。看似“无门无派”的嘉靖帝为何能屡挫文官集团?大礼议,我用一批人,大礼议事件结束后,我在恢复平衡。文官集团又嘚瑟了,我就利用道教当幌子再打击一次,文官集团服了,道教势力瞬间归于沉寂。文官集团又不老实,严嵩就被推出来了,等文官集团又老实的时候,你看严家的下场就知道嘉靖帝最初始的目的是什么了。没有任何一股势力能始终为嘉靖帝所用,嘉靖帝都是结合实际情况用一批人,等事情结束后马上就扔掉。没有任何一股势力能超出嘉靖帝的掌控,在嘉靖帝的运作下,没有任何一股势力能抬头或崛起,他们都只是棋子而已,这盘棋下完了,新棋局我再换一批新棋子。嘉靖帝的这种平衡实在是太绝了,从张璁、桂萼到邵元节、陶仲文再到严嵩父子,文官集团的对手一直在变,每一个对手的套路、风格都不一样,这让文官集团一直身处嘉靖帝的陷阱里出不来。举个例子,大礼议事件后,文官集团摸透了张璁的套路,结果敌人换成了邵元节、陶仲文,这就让文官集团还得重新认识这新敌人。嘉靖朝的文人啥都没干,尽被嘉靖帝牵着鼻子走了。修道时期内的嘉靖帝真是什么都不管吗?他那是遥控指挥,嘉靖帝一直在给文官集团制造敌人来牵扯他们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