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边疆问题为何显著?游牧经济与定居农业在生活上有何反差?
唐朝史官在《晋书·刘曜传》中有一段“史臣曰”就非常典型:“彼戎狄者 , 人面兽心 , 见利则弃君亲 , 临财则忘仁义者也 。投之遐远 , 犹惧外侵 , 而处之于封畿 , 窥我中衅”;
二是归之于气候变化或地理环境因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是认为草原地带人口的过度膨胀威胁到游牧民族的生存 , 使其不得不向外扩张;
四是认为缘于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的贸易受阻 , 如林恩显先生就认为“北亚游牧民族对中原农业民族的一切行动动机 , 多数出于经济上的需求;而农业朝廷对北亚游牧政权的要求 , 则多属于政治性”;
五是认为掠夺对游牧民族有利;
六是认为游牧贵族为了扩大自己的统治而发动战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代边疆问题为何显著?游牧经济与定居农业在生活上有何反差?】七是认为源于双方的文化隔阂和冲突 。这些观点有的从人性论出发 , 有的归之于地理环境或文化 , 有的归之于经济贸易 , 但基本上只是道出了现象而未触及本质 。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 自然条件通过对生产方式的制约进而影响到经济结构和社会行为 。“
中国政治生活一直受‘夷狄’影响主要是因为地理环境所致——草原与农耕地区紧紧地连在一起 , 不可避免地存在与地理上的不同相适应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 。亚洲腹地草原于燥 , 没有河流流入大海 , 不可能从事大面积农耕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西藏高原和蒙古草原缺乏充足的水资源 , 因而人口稀少 。这些‘夷狄’所居住的地区大约是中国面积的两倍 , 但人口不可能超过中国人口的四十分之一 。”
所以 , 游牧经济与定居农业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存在的极大反差 , 生产力技术构成的低下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单一 , 内部转化产品途径的过于狭窄 , 使得他们的周期南下成为草原社会发展的自然过程 。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三种吉祥鸟的画法分享
-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5本超经典的古代言情文少女眉若远山,琼鼻樱唇,桃腮雪肤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古代银票就一张纸,为何没人造假?不是古人不想,而是不能!
- 古代科举经历1300多年,六首状元仅有两位,他们谁更厉害
- 古代名妓出场费有多高陈圆圆66万,此女让如今明星为之汗颜
- 古代人可以对圣旨造假吗?答案当然是不行,这第一个字就造不出来
- 古代科举状元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