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朝黄巢《不第后赋菊》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唐朝黄巢《题菊》
文章插图
初衣解诗:秋气飒爽,关于秋天的山川草木,都别有一种沉静而刚烈的味道。不管是秋天的山水,还是秋天的红叶,不论是池边的木芙蓉,还是那一缕缕的从桂花树里飘来的芬芳。秋天有一种别有的味道,那就是烈。
关于菊花的诗自古良多。许多人从陶渊明的隐逸,爱上了菊花的淡雅清秀,霜高耐寒。这种秋天的花朵在周朝就有记载,而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堕露西以,夕餐秋菊之落英。”则赋予了菊花高洁的不争的品质。但这都是士大夫和文人眼里的菊花。
在普通农民心中的菊花,是一种随意可见的草本,它的嫩叶可以吃花可以入菜,更重要的是,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菊花清火解热抗瘟疫的作用,它是农民的养生之花。野菊花之气味芬芳,颜色金黄,安慰着秋天的农民。那是一种极其家常的笑容。热爱土地的农民们,往往会因为土地的收成,或者是开遍土地的野草闲花,而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恩。
但是只有一点是例外的。当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了的时候。
文章插图
关于历史上黄巢的故事,我们要从细节上来分析。黄巢820年生在了山东菏泽。他出生在盐商家庭,善于骑射,初通文墨。他5岁的时候就可以和祖父一起对诗。唐朝前期的繁荣,使人口增多,出现了富裕的劳动力。这些精壮的青年,往往会被征兵,保卫和开拓唐朝的疆土,这个中间也也涌现出了很多地位不高的人,通过当兵的方式获得战功,晋身功勋富贵之流。而读书人通过考试,达到进入仕途的目的。
但是这样的良性循环到了唐朝的中期,也就是安史之乱之后,就被阻塞了。大量的人员没有工作,连李白杜甫李商隐这样的人都常年颠沛流离,寄居在所谓的节度使幕下,获得糊口之资,而更多的农村的青壮年,由于唐朝后期的土地兼并严重,无地可耕,无所事事。
黄巢所在的年代已经是唐朝的末期,他考了几次进士,很显然,名落孙山。像李商隐这样的有才之辈,上古的典章与当朝的典故,无所不通,在进士的路途上,还要党派援引,方可进入。那么对于黄巢这样的诗作中才,落地是可想而知的。
黄巢在落地之后写了一首菊花诗《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 解读|满城尽带黄金甲,解读黄巢菊花诗以及黄巢留世的三首诗】这是对京城那些萎靡的花草人物的讽刺。晚期的唐朝上层,一片奢侈之风,潘镇割据,战乱频繁,统治阶层无法解决诸多的矛盾,一个劲地保眼前,醉生梦死,根本不把眼睛辐射到广大的中国下层民众。
文章插图
黄巢生长在民间,和农民和中下层人有着朴素的冷暖共鸣,所以他才写这样的菊花。我要让菊花开遍长安。从心志上来说,我非常的赞同。因为这是一种爱国爱民的情怀。
黄巢并不是青年起义的,在落第之后,他最有可能的就是回到了家乡,和农民和中下阶级在一起。当然显然,黄巢是不种地的,但是他本身有一种领袖的气质。他应该是当地的小有名气的地主阶层,或者是拥有能量的民团首领。
在他54岁的时候,家乡发生了大旱。而一心磅礴的官吏强迫百姓交租服役,黄巢作为民众代表,和官府发生了多次的武装冲突。第2年他响应了王仙芝的起义。58岁的时候,这支军队拥戴黄巢为冲天大将军。这次集结了农民的队伍,如同秋天无处开放的菊花一样,冲击了唐王朝的已经不堪一击的纸糊的统治。两年之后,黄巢带兵进入了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
- 配色解读:艺术家邓建勋 x Dunk Low合作—中国饮食文化特色配色
- 山海经考证:如果这样解读这4点,那么《山海经》比《史记》真实
- 『佛牌知识科普』解读佛牌小白的顾虑一二
- 天地会起源:三姓结万李桃红,九龙生天李朱洪,终于给解读出来了
- 寿山石印章究竟有什么好?林石雅集解读
- 如何看待《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对其自身命运三苦的解读?
- “二”为何那么牛?由孔子关羽秦琼李世民解读中国的“二”文化
- 解读博尔赫斯??《小圆盘》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一身是胆的赵云,他是否有三国演义中的威望?以正史角度解读赵云
- 解读殷郊殷洪之死:玉虚门下学道多年,他们依旧是成汤的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