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数字化的目的是研究造型和音响间的相互关系。这只有当代人能做到,也是我们当代人有机会比古人做得更好一些的地方。”不过,在杨致俭看来,“无论是通过什么样的现代化设备,斫制古琴的终极目的是要追寻古人的初心,通过工艺的再现,帮助当代人理解、传承并发展真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4
传播古琴文化,也是杨致俭近年来孜孜不倦的事情。他说:“古琴文化传播需要明确古琴文化的核心价值,即应解决古琴是什么,古琴的核心要素在何处的问题,这是古琴文化传播的前提,也是当今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文化的核心价值认同的矛盾所在。”
杨致俭认为,当代人应首先明确古琴千古不变的核心要素,然后提取其中不变的文化价值,并用更好的互联网手段去传播。只把古琴文化传播停留在古琴演奏、古琴制作是远远不够的;只把古琴狭义地理解为古典乐器或音乐也是不够的。古琴是中国3000年文化传统的体现,是中国文人精神的象征,也是文人修身养性的礼乐圣器。古琴的传播不是学习简单刻板的技艺手法,而是继承历代文人用心感悟生命、诠释艺术的文化精神。
文章插图
05
“匠人精神”的说法虽来源于传统,却与当今机械时代共存。对此,杨致俭解释说,“尽管当代古琴斫制的部分零件可以借助现代化机器完成,然而,对古琴腹腔结构的理解,对古琴法度的掌握,对现代艺术审美的理解,仍需要斫琴者高度的参与意识”。
文章插图
在他看来,所谓“匠心”,是指匠人在技术手段的能力范围之外的精益求精——木头刨制可以用电锯轻易完成,但必定要经木匠亲手打磨才能有圆滑的表面;面板制作可以通过机器切割,但必须由手艺人手工调整至确切的弧度。机器给予古琴造型和轮廓,匠人赋予古琴生命及灵魂。“作为一个手工艺者,不该盲目依赖科技带来的便利,而应该汲取传统法度的精华,秉承敬业精神,追求精益求精,这是‘匠心精神’的重要体现。”
另一方面,“匠心精神对于工匠来说,也是自我修行和修心的过程。只有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对应地提高对于传统信息的提取能力。”杨致俭说。
文章插图
个人介绍
文章插图
杨致俭
古琴演奏家、制作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斫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度“上海工匠”、“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7、2018“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百强。现任:故宫特邀古琴专家、上海七弦古琴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历史专家委员。
采写:解放日报乔梦婷
【 时间|技能与传承丨如何破解古琴余音绕梁的奥秘?当代人有了不同于苏轼的对策】编辑:文劼
- 很快,我们的古典乐、民乐都将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延续。“
- 老人独自生活在山里,他用40年的时间,把悬崖变成一个巨大艺术品
- 读《刘氏族谱》,谈中国的姓氏及宗族认同和家风、家学的传承
- 传承剪纸文化 构建特色课程 朱老庄镇观堂幼儿园开展剪纸培训活动
- 凉州区永昌镇:非遗传承从培养“娃娃徒弟”开始
-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举办“唱响革命经典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晚会
- 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 诸子百家中,为何只有儒家传承了两千多年?墨家、法家去了哪里?
- 陈茂良品德兼有的艺术信仰,用心传承玉雕艺术的故事讲授者
- 肖塘小学:学四史品经典 童心向党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