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人间至味是清欢:他是不朽的文坛传奇,更是饕餮食客、创意厨师

更是|人间至味是清欢:他是不朽的文坛传奇,更是饕餮食客、创意厨师】苏轼在《老饕赋》自矜是一名资深吃货:“庖丁鼓刀,易牙烹熬...。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根据统计,苏轼的所有作品里有关“饮食养生”的多达41首。诗词里提到的食物,包括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下游的...多达一百余种。
在乌台诗案发生之前,苏轼没有刻意地研究饮食,更不谈上讲究。遭贬黄州之后,苏轼的仕途命运发生改变,心境人生观改变,就连饮食上变得有追求了。随着之后仕途上接二连三的打击,苏轼的美食情结与日俱增,最终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饕餮食客。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也是一次浴火重生。没有乌台诗案,就没有美食家苏轼。
 更是|人间至味是清欢:他是不朽的文坛传奇,更是饕餮食客、创意厨师
文章插图
苏轼评价自己:“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此言不差,苏轼的人格魅力正在于此,可以无分贵贱地和光同尘、打成一片。
在饮食方面,苏轼也如出一辙。“蹭得了高级饭局,吃得了路边摊,眼前见天下无一不美食。”
饮食是人生的最基本需求。正是从最基础的需求,我们看到苏轼的精神境界一步步走向更高层次。
美味是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司马德林曾评价柳宗元:“对某些人来说,流放是一种解放,一种批评的距离,一个更新的自我,一种文化甚或语言的再生。”这段句话搁在苏轼身上,也是非常贴切的诠释。
苏轼刚被流放到黄州后,心情是郁闷的,以往官场上的许多好友都断了音信往来,生怕由此枝外生枝,对自己仕途不利。苏轼在黄州的南山安定下来,他远离首都汴京的灯红酒绿,吃香喝辣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人为环境所逼迫,家徒四壁的情况下,苏轼反而成了美食家。
苏轼采摘了些平常视而不见的蔓菁、苦荠菜作为食物,连酱料都没有加入。尝起来的味道却是天然的美味。任何人在要沦落到靠野菜充饥的情况下,都容易一蹶不振,但苏轼还能自得其乐,他自称“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吃菜羹是返璞归真,找回了上古葛天氏的快乐。
 更是|人间至味是清欢:他是不朽的文坛传奇,更是饕餮食客、创意厨师
文章插图
在艰难的岁月里,如何吃的简约,吃的健康是苏轼的一大课题。菜羹、粥...等清淡的食物成为苏轼疗饥、补充营养的首选。苏轼曾在书帖写道:“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白粥可以推陈致新、可以利膈益胃,妙用无穷。在喝完粥后立刻睡觉,更加妙不可言。苏轼深谙了粥的养生之道,明白了大道至简的道理。一晚白粥在今人看来是养病时不得已吃的,在苏轼看来确实滋味无穷,快乐无边。
苏轼自身就是个大IP,不少食品跟他攀上关系,都会形成强大的名人效应。有一种食品叫玉糁梗,“莫将北海金齑鲙,轻比东坡玉糁羹。”玉糁是我们熟知的山药,山药与粥混合一起熬制就成了“玉糁羹”。苏轼被贬官到海南,那时候海南还没有发展房地产和旅游业,是生活艰难边缘地区。那时苏轼业已老迈多病,他的儿子就制作了玉糁羹给父亲品尝,苏轼吃过后简直老夫聊发少年狂,即兴作诗一首:“过儿忽出新意,以山薯作出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就连北海的金齑鲙、天上的酥陀都比不上玉糁羹。苏轼的诗词就是最好的广告词,玉糁羹就这样成为知名食品。
“大厨”苏轼的创意艺术
苏轼不仅爱吃,他亲手创造了很多佳肴,名气最大的不用说,当然要数“东坡肉”。
苏轼本来就爱吃猪肉,在黄州的时候,他发现猪肉价格贱如粪土,富人不愿吃猪肉,都吃牛肉、羊肉,穷人却不懂猪肉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