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园:传统天下观崩塌的人间投影


火烧圆明园:传统天下观崩塌的人间投影
文章插图
今人回过头来看晚清史,常常会对割地多少和赔款多少而义愤填膺。实际上,自觉富有天下的清朝皇帝并不害怕割地赔款,只在乎心中那不可动摇的国本。因此,维护传统天下观的重要性就尤其明显。但结局却是自己的圆明园遭付之一炬,沦为自己误判形式的惨痛代价。大凤凰变鸵鸟
火烧圆明园:传统天下观崩塌的人间投影
文章插图
清朝所秉持的世界观 与当时的主流文明背道而驰传统的天下观认为,天子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天子不仅是中土之主,也是四夷的天然领袖。所以,在继承这套世界观的清朝统治者眼里,国际规则就是自己的某种意志。其他国度若非直属番邦,就是更为疏远的化外之民。因此,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的中英《南京条约》就存在如下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覆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著。
火烧圆明园:传统天下观崩塌的人间投影
文章插图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字现场言下之意,就是承认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和爱新觉罗家族地位一致。双方的官员也终于平等,来往的文书按官职平行对待。但对深受传统教育的道光皇帝而言,这就是如假包换的奇耻大辱。反倒是赔款、割地等事情都有些不值一提。显然,仅靠这一点冲击是不可能轻易撼动一个老大帝国的。食古不化的君臣索性玩起了“鸵鸟政策”。除了要马上兑现的条款如割地赔款之外,其余的能躲则躲或能拖则拖。从上到下都没人愿意去真正地了解和洋人打交道的规则,认真打探列强们的实力和野心。这就注定了清朝政府会因不明白如何与洋人打交道的规则,不了解西方列强的实力。继续与急需扩大市场的西方列强爆发更加激烈的冲突,造成更加惨痛的后果。
火烧圆明园:传统天下观崩塌的人间投影
文章插图
第一位能和清朝皇帝平起平坐的君主-维多利亚女王鸵鸟变疯鸡
火烧圆明园:传统天下观崩塌的人间投影
文章插图
第一次鸦片战争过后 欧美商人依旧在大清不得要领到了19世纪50年代,西方列强急需清朝开放更多的口岸,打开中国内地市场的大门。根本不给清朝继续玩弄“拖字诀”的模糊空间。特别是风头正盛的英法两国,以亚罗号事件与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各自派出公使带着舰队来到天津大沽口,试图前往北京来找清廷算总账。于是在联军的武力威胁下,清朝又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至此,西方国家取得了向北京派驻公使的权力,也被允许进入内地贸易和自由传教。
火烧圆明园:传统天下观崩塌的人间投影
文章插图
被视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导火索的亚罗号事件在今人看来,互相派驻使节驻扎在对方首都,只是互相建立外交关系的正常举动。然而,秉持传统天下观的清王朝却不可能这么淡然。虽然捏着鼻子签约,但万万不能真正履行。洋人舰只前脚刚走,后脚就开始加强大沽口的白河炮台武备,防止洋人再次从天津登陆。1859年6月,前来换约的英军炮舰与清军在大沽口发生了炮战。缺乏准备的联军有3艘船沉没,并造成464名英国人和14名法国人战死。虽然清廷自觉获得了伟大胜利,可此战却是外交层面的巨大灾难。因为英法两国由此认定,大清毫无诚意履行条约义务,只有凭借武力进行惩戒。于是就有了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传统天下观崩塌的人间投影
文章插图
《天津条约》的签字现场圆明园被焚毁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