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三国的朋友 , 没人不熟悉“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
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孟获是益州一带的南蛮大王 , 手下有祝融、阿会喃、忙牙长、木鹿大王、金环三结等一众大将 , 率领十万蛮兵反叛蜀汉 。诸葛亮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 率军南征 。他把孟获活捉了七次 , 又释放了七次 , 最后使孟获心服口服 , 彻底的归降 。
这就是著名的“七擒七纵”的故事 , 其中尤其是“火烧藤甲兵”一段 , 让很多读者拍案叫绝 , 至今读来都觉得回味无穷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诸葛亮七擒孟获
可是 , 以上这些都是小说中的描写 。我们不禁要问:历史上是否真的发生过“诸葛亮七擒孟获”这件事呢?假如发生过 , 又究竟发生在哪儿呢?
要说清这些 , 我们就需要先来了解一下孟获这个人 。一、历史上真实的孟获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建兴三年春 , 亮率众南征 。
建兴三年 , 也就是公元225年 。
这一年 , 刘备已经去世三年 , 而刘禅也已经做了三年的皇帝 。这一年的春天 , 诸葛亮率军从成都出发 , 开始了山水跋涉的南征之旅 。
在益州建宁(今云南曲靖)一带 , 有一个名叫雍闿的豪强掀起了一股叛乱 。他勾结东吴 , 并杀害了当地太守 , 教唆当地百姓反叛蜀汉 。
诸葛亮南征的目的正是为此 。
雍闿是个汉人 , 但在益州一带居住的多为彝族百姓 , 雍闿对他们的号召力并不强 。为了获取这些人的支持 , 雍闿联络了当地彝族一个名叫孟获的人共同起兵 。
孟获在彝族、汉族百姓中都有很强的威望 , 他加入了叛军 , 果然有很多彝族百姓选择跟从 。于是 , 孟获这才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孟获
《汉晋春秋》中记载:先主崩 , 获随雍闿反 。蜀相诸葛亮亲征 , 百战百捷 。闻得有孟获 , 向为本地的夷、汉所服 , 与之战 , 擒之于盘东 。亮纳参军马谡策 , 赦孟获以服南方 。后南中平 , 获随亮归成都 , 任御史中丞 。终亮之世 , 南方不敢复反 。
这段意思是说:诸葛亮之所以南征 , 目的本来是为了平定雍闿之乱 , 到了当地之后才听说有孟获这个人 。诸葛亮率军擒拿了孟获 , 并把它带回了成都担任御史中丞 。从此之后 , 南方地区不敢再有任何反叛 。
这说明 , 历史上确实有孟获这个人 。但是 , 他和我们印象中的那个孟获却有很多不同之处 。
历史上真实的孟获 , 根本不是《三国演义》里描写的那个坐拥10万蛮兵的南蛮大王 。他手下根本没有会呼风唤雨的木鹿大王 , 也没有会使飞刀的祝融夫人 , 更不可能有藤甲兵、白象兵等各种千奇百怪的兵种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祝融夫人
真实的孟获 , 不过只是一个参加了叛军 , 比较有威望的当地彝族小首领 , 如此而已 。
罗贯中为了增强小说的精彩程度 , 同时衬托诸葛亮的用兵如神 , 所以故意夸大了孟获的地位和军事实力 。二、“七擒孟获”的发生地点
既然孟获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 那诸葛亮“七擒孟获”到底发生在什么地方呢?
或者说 , 诸葛亮南征最远到达了今天的哪里呢?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先帝知臣谨慎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 , 夙夜忧叹 , 恐托付不效 , 以伤先帝之明 , 故五月渡泸 , 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 , 兵甲已足 , 当奖率三军 , 北定中原 。
-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哭了至少不下30次?哭对他究竟有多重要
- 三国死得最悲壮的大将,他们一死天上必有将陨落,可谓天地同悲!
- 三国最有气势的七句话,特别最后两句说出来,足以吓退千军万马!
- 中国文学简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陶渊明
- 三国之公孙家族第三篇:雄踞辽东
- 三国演义6句话,道尽男人一生况味。
- 三国演义中,最具有悲剧色彩的两个角色,吕伯奢和陈宫
- 金庸没写三国故事?其实写了,此人是三国龙套,被金庸写成了宗师
- 三国演义几场顶级武将的巅峰对决,看看有没有你心目中的那一场
- 《三国演义》赵云为何有三个?揭露背后的原因,出乎很多观众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