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谁书写了大漠美术“诗经”( 二 )


当年,张大千在敦煌发现了敦煌画工们这套色标体系后,他也沿用这套色标,并留下了大量的粉本画稿。
何鸿说:“每张画稿上都有非常清晰的标记。涂什么颜色他都要标出来的。你们看,上面那一条是白,对吧?这一处是朱。”
在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材料实验室里,一直致力于敦煌壁画技法研究和教学的赵栗晖,用一块自制的土壁为我们示范了全过程。
 诗经|是谁书写了大漠美术“诗经”
文章插图
莫高窟壁上已涂色和尚未完成涂色的千佛像
先用从敦煌采集的泥土粗敷一层,待全部干燥后,再用掺入麻絮的细泥重敷一层。等制好的泥坯全部干透后,先涂上底色,然后用土红颜色在土壁上徒手绘制线描稿,最后将调配好的矿物质颜料,一一填充。全部上彩完毕后,还有一个最关键的步骤,那就是勾线定型,让形象更准确流畅。
这就是敦煌壁画色彩技法中的填色法。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杨德树说:“敦煌壁画上的颜色都是石色,石色罩薄一点还能看出底下的线来,稍微厚一点呢,底下线就看不见了。所以最后要再次勾线,也叫提神线。但是往后发展呢,线条与涂色之间的边缘处理越来越丰富多样,这是一种选择。”
 诗经|是谁书写了大漠美术“诗经”
文章插图
莫高窟第285窟 裸体飞天 西魏
西魏第285窟南壁的裸体飞天,至今第一遍的红色勾勒线和最后的定型黑色线都清晰可见。
北周第428窟一幅飞驰的马清晰地可以看到画工的涂色痕迹。马先用赭红色勾出轮廓后,再用青色在轮廓线内平涂,但有意留出一些底色,以强调体积感。
 诗经|是谁书写了大漠美术“诗经”
文章插图
莫高窟第431窟 马夫与马 初唐
而初唐第431窟一匹马,就比较写实。全部涂色后,最后再做一次勾线,使得结构准确,颇有中原之风。
可见,敦煌画工的赋色和晕染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的不拘于起稿线,而是随着骨骼肌肉运动变化顺势涂色,似染非染。有的用叠韵法在身体的轮廓内叠晕表现立体感。有的用平涂色,有的干脆直接是白描,不加任何晕染。
 诗经|是谁书写了大漠美术“诗经”
文章插图
莫高窟第249窟 受惊的野牛 西魏
西魏第249窟北坡经变画中山中动物图里,有的浓墨重染,有的简线勾勒。尤其是这头受惊的野牛,边逃边回首。画师并不着色,而是用简练的速写勾勒出野牛受惊的神情。
第148窟南壁龛顶西坡三面四臂观音经变中的观音晕染笔法细腻多变,但旁边的火天神却侧重的是流畅的线描,一个秃顶长须、瘦骨嶙峋的苦行僧形象跃然壁上。
丁方教授说:“敦煌画工对于一些基本的象征颜色特别喜好,比如红啊、黑啊,还有那些基本原色之间的组合,而不是像西洋色彩,它们都是强调外光,漫射天光,或者是阳光照在物体上引起的那种物理的光学变化,进行一个七棱镜的一个分色,然后来进行色彩的操作。”
敦煌画工并不拘泥于自然主义的逼真描绘,他们画的是心中的色彩,表现的是人内在的精神,而不是色谱仪分析出来的光色变化。在他们心里,绘画色彩的美不仅仅用于描绘自然,还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的相对独立的美。
 诗经|是谁书写了大漠美术“诗经”
文章插图
莫高窟第3窟北壁 千手千眼观音(局部) 元
“随色像类,随类赋彩”,这正是敦煌壁画赋彩的原则。
1963年,画家蒋采萍应邀为敦煌研究院临摹《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她对古代画工高超的赋色技巧很是惊讶:“我观察后发现壁画上那些马蹄子下方就是绿草地,虚下去了,画工他并不涂满,而是很自然妥帖地渐变,慢慢慢慢地就透出底子的浅土色来了,这个也是需要技巧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