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德籍犹太人安妮·弗兰克写的日记,是其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
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夙愿,将日记出版问世。
后1959版、2001版与2009版影视作品相继问世。
‘Of all the multitudes who throughout history have spoken for human dignity in times of great suffering and loss, no voice is more compelling than that of Anne Frank.’
“历史上有那么多的人在遭受巨大苦难和损失的时候为人类尊严而呐喊,没有人的声音比安妮·弗兰克的声音更令人信服。”
《安妮日记》的解析点有太多,关于战争、关于成长、关于家庭教育、关于孤独…… 笔者今日只选两点来简单聊聊自己的感触。
文章插图
(以下内容包含小编自身的主观想法,
所有图片选自相关影视作品,
如有冒犯都是我的错!)
01.
1942年6月12日,安妮·弗兰克开始在她的日记本上写下第一篇日记。13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了他们两年多的密室生活。
安妮为她的日记本取名为Kitty,并把自己最深刻的思想和感情都倾诉在里面。她用最简单明了的话语诉说着这段生活,没有浓墨重彩的悲剧渲染,却更能让人从中体会到压抑与窒息,更直观地感受到这段历史的残酷。
文章插图
书的开头,我看到的是一个处在青春期的花季女孩,她的生活充斥着与家人不断发生冲突后的困惑,抱怨母亲不爱自己,疏离被偏心对待的姐姐,怀疑父母之间的感情,蔑视大人不成熟的行为……
也许我们在那个年纪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既渴望被关心,又渴望独立。我们也疯狂过、叛逆过,幻想过童话故事中的美梦,羡慕过成人世界的繁华。
尽管我们身处不同的年代,却依然能从字里行间看到她的青春,感受到她乐观、坚强、努力地在黑暗中寻找光芒。
而前面这些看似冗长的细碎生活,其实是在为最后的震撼埋下铺垫。
光明终会来临,却再也无法照到安妮的身上。
02.
我们背过历史书上的大事年表,看过电视上循环播放的战争影视剧,但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见过炮火纷飞、断壁残垣、尸横遍野,安逸与和平有时让我们很难共情战争年代的腥风血雨。
文章插图
书摘:
我们的自由被一连串的反犹太命令严格限制:命令犹太人身上要佩一颗黄星;……犹太人禁止搭电车;……犹太人在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才能买东西;…… 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可是日子还是过下来了。贾桂琳常常对我说:“我现在什么事都不敢做,怕做到不准做的事情。”
她只是从一个女孩的视角将犹太人所遭受的痛苦缓缓道来。她眼中的世界,没有太多的血腥,她渴望的世界,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能和家人朋友依偎在阁楼上,透过那扇狭窄的小窗看着月光迎来新的一年。
她的语气平静,文笔稚嫩,却远胜过那些恢弘的特效场面,让我不寒而栗。
这就是二战,百万犹太人死在纳粹的手下,无论老人、妇女、婴孩,都被法西斯的屠刀一一夺取生命。
战争从黑暗中开始。到处都是枪声,宣判了你的死刑,高举着自由、真理和正义的旗帜,争取所谓的人道。但事实是,他们只是想报复和统治世界。
一场战争扼杀了多少生命?
这也许是个无法统计的数字。
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普通人。
他们被迫失去家园,失去权利,失去尊严。他们必须将个人放在一旁,必须勇敢坚定、忍受苦难、逆流而上,相信总有一天可怕的战争会结束,而自己也会看到白鸽翱翔于蓝天之上。
- 如何直观地说明汉朝到底有多强大?
- 罗素:对平庸的崇拜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恶之一
- 《认识自我》:今天的“自我”源自于历史的塑造和推动
- 深度阅读,慧眼识金,找到宝藏
- 把“穷”与“富”拆开看,原来如何致富古人早告诉我们了,千年无人知
- 猪八戒俗名为啥叫做猪刚鬣这个名字是谁给他起的
- 经工集团党委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 很快,我们的古典乐、民乐都将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延续。“
- 成语故事:牛角挂书
- 诗鲸2068《每一个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