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留下诗一首,我人修身他修口;
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
济公(1130年或1148年-1209年),俗名李修缘,号湖隐,法号道济,台州天台(今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南宋高僧,后人尊称为“济公活佛”。
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
文章插图
济公懂中医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喜好打抱不平,息人之诤,救人之命。他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
2006年,“济公传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济公传说”又荣获“浙江最具地域特色民间故事”。
文章插图
“济公活佛”生平,最早见于四库本《北磵集·湖隐方圆叟舍利铭》。其《舍利铭》记载了济公的生平:“叟,天台临海李都尉文和远孙,受辞于灵隠佛海禅师,狂而疎,介而洁,着语不刋削,要未尽合准绳,往往超诣,有晋宋名缁逸韵。信脚半天下,落魄四十年。天台、雁宕、匡庐、潜皖,题墨尤隽永……叟名道济,曰湖隐,曰方圆叟,皆时人称之。嘉定二年五月十四死于净慈。”这是南宋的最早记载,北磵居简为济公师侄。此外,《灵隐寺志》、《济祖塔寺志》和新编的《杭州佛教史》亦有相关记载。
文章插图
有关济公的故事传说,在南宋时期即已开始流传。先是凡俗神童李修缘或是得道高僧道济的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片断故事在中国民间耳闻口传,后来通过说书人的话本说唱,内容逐渐丰富。
文章插图
在济公故乡天台一带流传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戏佞、惩恶、扶困济贫的故事,其中如“济公出世”、“小济公芥菜叶泼水救净寺”、“利济桥”、“棒打寿联”、“赭溪救童”、“修缘出家”等广为流传。而在杭嘉湖一带流传的故事内容更为广泛,这是因为那里是济公出家后的主要生活和活动场所。其中以“飞来峰”、“古井运木”、“戏弄秦相府”等故事最为脍炙人口。直至明末清初,出现了一部描写济公传奇事迹的《济公传》。
济公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既“颠”且“济”,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人们怀念他、神化他。神化就从他的出世开始。《西域志》载:“天台山石梁桥古方广寺,五百罗汉之所住持,其灵异事迹往往称著。”而济公诞生时正好碰上国清寺罗汉堂里的第十七尊罗汉(即降龙罗汉)突然倾倒,于是人们便把济公说成是罗汉投胎。黎民盼望救星,社会呼唤英雄,当人民十分需要圣贤的时候,高僧就成了“活佛”,凡人道济成为历代供奉祭祀的神灵,其成佛后的尊号长达28个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致。这也就说明济公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人民心中的“活佛”,反映出济公形象的广泛亲和力。
文章插图
济公身为禅宗高僧,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他跟唐代隐士寒山、丰干、拾得(即“三贤”)一样,既受到佛教禅宗的熏染,也受到了道家隐逸之风的影响。不同的是,佛道双修的色彩,从而使他在众多的佛门弟子中独树一帜。这与他从小就在佛道双修的赤城山攻读,并受到“台州式硬气”的民风陶冶有关。
- 天台现代“慢生活”创始人杨山姗:我只想在“天台度过”!
- 林黛玉的样貌与才华,是不是《红楼梦》中所有其他人都比不过她?
- 武侠剧中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八大霸主,逍遥侯最惨,雄霸仅排在第二
- 龙哥传:天帝因天台惹,连发冠都不佩戴,真是有损“帝王风范”!
- 慈禧|慈禧太后守寡时,精心建造了一间小屋,只有她进入,他人不得入内
- 古人如何称呼自己或他人的“小老婆”
- 让人三尺,渡己一生!(精辟
- 没能进前十,哪点不如其他人鲁智深、武松太冤
- 天台山为何成为唐代诗人的“诗和远方”
- 法海和尚:我没有拆散他人姻缘,我比窦娥还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