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写下《历朝通俗演义》的蔡东藩:我写的是历史,不是故事

谈及蔡东藩可能并没有很多人知道,但是说到《历朝通俗演义》可能就有很多人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古来写史的人很多,但是值得一提的不多,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差事,首先笔者一定要客观,不能因为个人喜恶随意恶化人物。其次就是笔者一定要有凝练而隽永的文笔,不然流水账一篇篇自然无甚价值,最后写史之人必要博闻强识,对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决不能出错,写史的人,就是在用良心写字。
 演义|写下《历朝通俗演义》的蔡东藩:我写的是历史,不是故事
文章插图
蔡东藩的成长之路光绪三年,在浙江省萧山,蔡东藩呱呱坠地,按照传闻迷信说法,那日似有异象发生,虽然无法确定其真实性,但是也就注定了这个婴儿似乎生来不凡。当然了,异象仅仅是迷信说法,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蔡家虽然称不上是书香门第,但是蔡东藩的父亲对子女的教育极其看重,他虽然是个农户,但是也是远近闻名的''文化人''。蔡东潘有两个哥哥,都是惊才绝绝的孩子,从小就拥有平常孩童没有的才智和聪慧。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全都夭折,打击是巨大的,所以压在蔡东藩身上的期待也是巨大的。因为家境的原因,蔡东潘小时候经常以水代墨,冬日里砚台结冰,蔡东藩的父亲就在砚台里滴入几滴清酒,防止冰水涩笔。
 演义|写下《历朝通俗演义》的蔡东藩:我写的是历史,不是故事
文章插图
蔡东藩的父亲是一个有长远看法的人,哪怕家中困厄潦倒,他依然想方设法让蔡东藩读书。蔡东藩也十分用功,仅十四岁就考中了秀才,成了当时十里八村远近闻名的神童。而关于这个神童的故事,现在依然有人津津乐道地谈起。有一天,蔡东藩去看社戏,一个老人家认出来是蔡东藩,便决定考他一考,老人家说这台社戏还缺一副对子,希望你可以给作一副对联。蔡东藩略作思索,脱口而出: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登场便见。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皆空。话音刚落,满堂喝彩。
 演义|写下《历朝通俗演义》的蔡东藩:我写的是历史,不是故事
文章插图
后来,宣统皇帝开放一次恩举,蔡东藩看中机会,一举中第考得功名,分配至福建做候补知县。但是当他拿着任命书去上任的时候,却没有人把他的任命书当回事,甚至让他回家等消息。一位同僚于心不忍偷偷告诉他,光有任命书还不够,还要给管事的人一些好处才能做官,不然穷奇一生都不会有上进。这对从小学习经典满脑伦理纲常的蔡东藩无疑是个巨大的惊讶,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蔡东藩彻底看清了朝廷的腐朽以及官场的黑暗,他愤然离去,决定做个平平凡凡的学堂先生。
 演义|写下《历朝通俗演义》的蔡东藩:我写的是历史,不是故事
文章插图
走上写史之路清帝逊位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的时候,蔡东藩坐不住了,他分明知道中国已经结束为期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但是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中国的前途和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为了不让中国重蹈覆辙,他决定写一部清朝的历史,让人们以史为鉴。为了让大多数的民众都能读懂并且感兴趣,他采用了通俗小说的写法,故命名为《清朝通俗演义》。这本书一问世,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因为其独特的风格和严谨的考证,在保证吸引人的同时也保证了真实,有着雅俗共赏的特点。所以那时候的人们争相购买,一时间洛阳纸贵。看到自己的第一部书取得了这样的成功,蔡东藩也就对历史演义更加有信心,他又有了更宏伟的计划,他决定从两汉开始写,一直写到民国。花了十年的时间,耗费了无数的心血,终于完成了这部中国跨度最长的历史演义。
 演义|写下《历朝通俗演义》的蔡东藩:我写的是历史,不是故事
文章插图
他可能不会想到,就是这套书,也成了后来伟大的领袖主席的枕边之物。主席对这套书珍爱有加而且赞不绝口。当他写到民国的时候,其实也经历着无与伦比的风险,因为当代史与古代史不同,当代史在撰写的时候,势必要把现存于世的人写进去,也因为蔡东藩敢做敢写的性格,使得一些军阀对他无比憎恨,很多人还拿他的生命威胁。但是蔡东藩并不为所动,''我写的是历史,不是故事!''接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之后,蔡东藩担心军阀报复自己从而连累家人,他离开了书局偷偷地回到老家去写。写史之人,只有写真历史,才配叫写史之人,这是他离开书局的时候,对一位同事所说的话。也正是因为蔡东藩以家国为己任的情怀,敢做敢写的性格,让他成为了当时的''畅销书作家''原本枯燥的历史,居然能被他写得老少皆宜,后世称其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实不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