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冉进财 ‖ 忠孝御史赵成庆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御史|冉进财 ‖ 忠孝御史赵成庆
文章插图
忠孝御史赵成庆
冉进财
赵成庆(1284—?),元朝潼川府郪县(今三台县)人,字伯宁,官至御史中丞(正二品)兼兵部尚书。赵成庆祖上入川做官,后来赵成庆的父亲赵垠从中江县迁到三台定居,逐渐成为三台的名门望族,史载“赵氏,东川(今三台)著姓”。赵成庆兄弟姐妹共七人,他在四兄弟中排行第四。南宋末年,赵垠曾在军中担任一个叫百夫长的小官,后来辞去军中职务,靠经商发家,“素赢于资”,但他并不看重钱财,而是“轻利好惠”,乐善好施,帮助邻里,这给赵成庆等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御史|冉进财 ‖ 忠孝御史赵成庆
文章插图
赵成庆的父亲赵垠是著名的孝子。乾隆年间出版的《中江县志》卷四《人物志·孝友》记载:“元,赵垠,孝友性成,母袁氏病,垠割两股以进,获愈。元季奉父炎避兵于渝,居四年,渝被围,负贩以为养。及炎卒,垠负遗骸归葬先垄。”赵垠割股疗母的故事,“惊天地、泣鬼神”,为其后代子孙树立了一个至亲至孝的榜样,也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据《四川通志》记载,仅明朝时期,四川境内像赵垠那样割股(肉)疗母(父)的孝子孝妇就有46人。
赵成庆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忠孝仁义、家风严谨的人家,他骨子里流淌着“忠孝”的血液。他秉承忠孝家风苦读诗书,最终走上仕途,并官至御史中丞兼兵部尚书。
赵成庆的仕途升迁颇为传奇,为官之道也值得称赞。
赵成庆最初在元仁宗年间(1311年—1320年在位)行中书省的一个下属机构理问所供职。理问所是当时掌管勘核刑名案件的机构,设理问、副理问、知事、提控案牍4个职位,赵成庆任知事,仅仅是一个九品“公务员”,赵成庆在这个普通岗位上一干就是近10年。
 御史|冉进财 ‖ 忠孝御史赵成庆
文章插图
赵成庆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赵成庆仕途迎来了转机,这一年他升任监察御史(正七品),这之后,赵成庆仕途高歌猛进。
从至治三年到至顺初年(1330年)五月,历时七年,期间经历了泰定帝、天顺帝、文宗、明宗四位皇帝,赵成庆也由正七品升为正四品的山南江北道廉访副使。赵成庆在山南江北道廉访副使任上仅数月,同年升至亚中大夫、云南诸道肃政亷访使(正三品)。惠宗,又称顺帝,(后)至元二年(1336年)赵成庆升任至陕西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从二品)。六年后的至正二年(1342年),赵成庆升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同年升任南台御史中丞(正二品)。不仅如此,元朝张铉撰《至大金陵新志》卷六记载:“赵成庆,资善,至正二年上。”“赵成庆,通奉,至正二年上。”由此可看出,至正二年(1342年),赵成庆升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南台御史中丞(正二品)的同时还兼任了资善大夫(一年)和通奉大夫二职。约在至正三年(1343年)到至正十年(1351年)间,赵成庆还兼任兵部尚书。1992年,在东塔东林村石马湾发现的《元赵府君墓碑》碑文上有赵成庆任兵部尚书的记载。
 御史|冉进财 ‖ 忠孝御史赵成庆
文章插图
赵成庆为官数十年,经历8位皇帝,官至御史中丞兼兵部尚书,是元朝后期监察领域的重要官员。他为官清廉,一身正气,一心为国家,为社稷,心怀百姓,忠于职守,不随波逐流,不阿谀奉承,敢于与官场的官官相卫、尔虞我诈作斗争。
《明统志》载:“赵成庆,郪人,累官至雨台中丞,激浊扬清,台阁生风”。乾隆年间的《潼川府志》载:“元赵成庆,旧州(今三台县)人,累官御史中丞,卓有风裁,激浊扬清,官吏畏服。”旧志的记载可谓惜笔如金,对于赵成庆的为官之道,只用了“激浊扬清”四个字,这四个字看似简略,却是对赵成庆为官的高度赞扬,也因为他“激浊扬清”,刚正不阿,他身边的同僚对他既畏惧又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