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中国和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于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获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亲历者,全程参与两国联合“申遗”的厦门非遗专家组组长陈耕和马来西亚侨生公会总会长颜泳和倍感欣慰。
【解说】“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中国福建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崇祀“代天巡狩王爷”、抚慰海上遇难者的民间信俗。在闽南地区“送王船”每三到四年举办一次,由宫庙或宗祠于东北季风起时举办,当地民众称“代天巡狩”的地方保护神为“王爷”,送王船仪式开始时,人们请王爷登上事先精心制备的王船,民众以各种艺阵开道,簇拥着“王爷”巡查社区四境,保四方平安。
【同期】厦门非遗专家组 组长 陈耕
我们老祖宗当年在那么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为了鼓舞人们走向海洋的信心和勇气,为了慰藉死难者及其家属的心灵,创造了这样一种仪式,我们只能佩服和赞叹先人的智慧,而且我们应当把这种智慧传承下来,鼓舞我们的子孙后代,一代一代不断走向海洋。
【解说】当获悉联合申遗成功后,年过七旬的陈耕喜出望外,他告诉采访人员如果不是先民把“送王船”习俗带到马来西亚,也就没有今天的联合申报。
【同期】厦门非遗专家组 组长 陈耕
他们把我们的文化带到(马来西亚)那边,落地生根同时开放包容,所以我们看到这次联合申遗印度宫庙也参加了,印裔的马来人也参加了,各种不同的族群一起来参与我们这个文化仪式。
【解说】15至17世纪形成以来,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送王船”逐步从中国传播到东南亚地区。2015年7月起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和马来西亚侨生公会总会共同倡议推动“送王船”联合申遗。
【解说】此次申遗成功后,作为陈耕的伙伴,马来西亚侨生公会总会长颜泳和心情十分激动,他在接受中新社采访人员连线专访时表示,民心相通是合作申遗的基础,祖籍福建闽南的颜泳和每次来中国用闽南话与厦门同仁交流时,都感到很亲切。
【同期】马来西亚侨生公会 总会长 颜泳和
最主要的基础就是民心相通,有同样的文化,当我们到厦门偶尔讲一些闽南话,就觉得很亲切,很容易沟通,跟一些老一派的闽南人讲,又觉得好像在跟自己的(闽南话)爷爷奶奶讲话那样,特别好的感觉。两国民间来往那么密切,送王船的未来,明天会更好。
【解说】据了解,联合申遗成功后,中马两国将成立“双边工作委员会”,建立联合保护共同协作机制,履行进一步保护该遗产项目的承诺。
【 提名|中马联合提名“送王船”申遗成功 两国亲历者倍感欣慰】李思源 陈悦 陈芷汀 福建厦门报道
-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之中国书法
- 首尔OBITION艺术空间与纽约Li Tang艺术平台共同推出联合国际艺术展
-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与三七互娱公司联合举办“开年行善”新春画展
- 《掬水月在手》联合制片人张静:古诗词在当下仍有意义
- 印度“第六次”申遗象棋被拒,联合国到底认不认识汉字
- 楚汉|诸吕的灭亡:吕雉死后,刘氏皇族和功臣势力联合策划的精心布局
-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线圆桌会议!
- 五家博物馆联合用书法展傅山一生
- 136位网络文学作家联合发出倡议 共同推进网络文学精品化
- 古代少数“被灭族”的民族,被各族联合围剿,曾是“五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