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头|乾隆在殿试上出一上联,无人对出,一考生扭头就走,却被封为状元

大家好,我们的邦德侃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大家都知道,科举考试在我国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普通人家的孩子想要入仕做官,就只有通过科举考试这一种方式才行,这种制度可以在社会上激起爱读书的风潮,也可以让社会阶层可以更迭流动,可以避免阶层过于固化。科举考试的层次可以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最后一次考试,出题的人可能是皇帝本人,乾隆有一次就出了一个上联,在全场考生都在冥思苦想下联的时候,一个考生扭头就走,结果他高中状元。
 扭头|乾隆在殿试上出一上联,无人对出,一考生扭头就走,却被封为状元
文章插图
乾隆25岁继承皇位,他当了61年皇帝,在这61年间,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之所以主动选择退位,其实不是自己失去了对权力的掌控,而是为了表达对康熙皇帝的尊重,不然的话他就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了。他之所以可以做这么久的皇帝,和他爷爷还有父亲的积累有着分不开的关系,相关数据显示,乾隆继位的时候,国库里的黄金白银超过数亿,所以乾隆朝从开始就非常富足,有了这么多钱以后当然是要花掉的,因此在位期间,乾隆多次下江南游玩,他每到一个地方,必然会引起地方上的大轰动,地方上的官员们挖空了心思讨好他,他也很喜欢写诗作赋。
 扭头|乾隆在殿试上出一上联,无人对出,一考生扭头就走,却被封为状元
文章插图
写诗是乾隆皇帝的一大爱好,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他一生中所写的诗歌工艺10万多首,比《全唐诗》加起来还要多,但是质量么,或许就不敢恭维了,要是质量足够好的话,早就上了语文课本了,而我们并没有在语文课上学习过这位皇帝的大作不是么?不过虽然乾隆在诗词上的造诣非常普通,但是他在对联上还是非常有水平的,给出的一些对联,经常让当世的大才子们也无法对下联。清朝在科举考试中,也沿用了以前汉人王朝的制度,用科举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有一年科举考试,主考官们在状元由谁来当这个问题时犯了难,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
 扭头|乾隆在殿试上出一上联,无人对出,一考生扭头就走,却被封为状元
文章插图
因为这两个人在考试中的表现实在是太相近了,难以分出高下,不管是书法还是策论,两个人的文章都非常好,正当乾隆不知道该如何决断的时候,和珅给他出了一个主意:既然对联是皇帝的绝活,那就可以用这个方式来决出高低,可以给出一个上联,让考生们给出下联,看看谁的下联让您满意,让谁当状元不久可以了?和珅不愧是乾隆身边的红人,知晓乾隆的心思,他这么说了以后,乾隆茅塞顿开,决定有这个方式来选出新科状元。
 扭头|乾隆在殿试上出一上联,无人对出,一考生扭头就走,却被封为状元
文章插图
到了殿试的那天,乾隆给出了自己的上联,上联是“烟锁池塘柳”,这句上联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是非常有深度的,因为这五个字的部首偏旁分别是“金木水火土”,而且对仗工整,意境优美,乾隆用短短五个字,描绘出了自己对烟雨江南的美好印象。
 扭头|乾隆在殿试上出一上联,无人对出,一考生扭头就走,却被封为状元
文章插图
皇帝出的题目自然不会很一般,必须要仔细的斟酌才可以,在场的考生们自己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有的考生当场就被震撼住了,却无一人能对出。正当乾隆想要看看他们怎么应付的时候,其中一个人却立马转身离开了,正当其他人还在苦苦思索的时候,乾隆立马把离开的那个人叫回来,让他做了新科状元。对于这一点,其他的考生和大臣们都表示不能理解,乾隆则笑着解释到:这个对子是绝对,压根就对不出来下联,这个考生敢扭头就走,就说明了他也看出了这一点,而且胆识也很过人,当状元无可挑剔,众人听了这个解释后才恍然大悟。
 扭头|乾隆在殿试上出一上联,无人对出,一考生扭头就走,却被封为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