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苏轼与东坡先生


 苏东坡|苏轼与东坡先生
文章插图
水调歌头 丙辰 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东坡|苏轼与东坡先生
文章插图
北宋神宗熙宁九年,此时的苏东坡已经因新旧两党之争离开京城许久了。此时距离父兄三人一同进京已过二十年;距离父亲苏洵离世已经十年;距离自己因反对新政(熙宁变法),遭到朝廷贬黜也已经过去了数年。
那一天,正是熙宁九年的中秋。时朝局动荡,人心浮沉,边关战事不休,于是,苏东坡就在这月圆之夜,带着对弟弟与父亲的思念,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
世人皆对这以月起兴之歌满怀憧憬和喜悦。虽不能团聚,但这千里共明月的诗篇,却又代人,诉尽了多少古往今来的悲欢离合。
苏东坡|苏轼与东坡先生】而对于苏东坡,北宋的白兰花,当他的人生走到这一步明月之下时,又是何其神伤?
 苏东坡|苏轼与东坡先生
文章插图
熙宁元年,王安石自江宁府入朝廷,与宋神宗一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希望可以依此变法强国,让北宋的江山恢复到汉唐之阔。一时间,朝廷里顿时分裂成了两个截然对立的阵营,王安石、司马光,新旧两党你来我往腥风血雨。
年轻而不谙世事的苏轼,满怀理想主义的苏轼,胸怀满腹儒术的苏轼,就这样趟进了这漩涡。
在那浩浩荡荡的国之壮志面前,一切都要为了子民的利益;一切都要为了宋王朝的江山;一切都要为了汉民族的荣耀与生存的大义。在王安石和宋神宗的带领下,宋王朝的火焰熊熊燃烧,国之大势自仁宗之后,再次达到了鼎盛。
那是何等的雄壮,可又是何等的悲伤。在那盛名之下的,则是不得不、不顾一切的弹劾、贬黜、诬陷、文字狱再到乌台诗案的刑讯。青年的苏轼,终于为自己的年少轻狂、肆情骄纵、不识时务、个性使然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可怜他拖着残破的双腿,躲到了开封城城东的一处高坡下。
从那时起,苏轼,变成了苏东坡……
 苏东坡|苏轼与东坡先生
文章插图
熙宁九年,最伟大的元丰西征前夕。宋神宗身着开国元勋曹彬的铠甲在皇宫里指点江山;王安石在江宁老家沐浴斋戒为国祈祷;鹿延、泾原、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西军早已各自厉兵秣马只待朝廷一声令下。
而也就在这一年的中秋,苏东坡回望年少时的奋笔疾书,开封城的繁华瑰丽,金殿里的丹心铁血。
于是,他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 丙辰 中秋》。是对弟弟子由的思念,对父亲的缅怀,更是对年轻的自己——苏东坡对苏轼——的释怀。
舍弟,父亲,我很好,勿念。
陛下,王相公,祝你们旗开得胜。
愿我大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