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出|言叔夏《白马走过天亮》从人世的荒凉里,凝出透亮的诗来( 二 )


 凝出|言叔夏《白马走过天亮》从人世的荒凉里,凝出透亮的诗来
文章插图
二是对黑色的依恋。黑色是暗夜的使者,给予“我”无比的安全感,让“我”心甘情愿放弃阳光下的亮色生活:“那种黑色一直让我感到非常地安心,我后来就成为一个在那种黑色里生活的人。……过很长时间日夜颠倒的生活。在半夜三点的厨房里煮面条呼噜地吃完,听很多电子音乐,一整晚反复倒带看电影里喜欢的片段。”(《白马走过天亮》)黑夜与孤独的时光重叠,将“我”虚化成一个30岁的梦,也是九〇年代集体的梦。九〇年代白马般走过,一个时代的记忆渐退渐远,仿佛经历了一场天亮,睁眼已是质变。在黑夜的映照下,时光被衬得薄如蝉翼。“我”还主动咀嚼黑色的滋味:“我在全黑的房间里重新感觉自己的双眼。感觉黑色极端迫近眼球的凸面。感觉黑色里冰凉冷冽的空气。”(《散步》)
 凝出|言叔夏《白马走过天亮》从人世的荒凉里,凝出透亮的诗来
文章插图
无论对房间还是黑色的依恋,均指向主体与周围世界有一种天然的疏离感。她发现自己“不能习惯跟人一起回家,即使是顺路也不行”,“喜欢自己从一个喧闹的聚会中离开,喜欢和亲密的朋友告别后,独自消失在极黑极深的夜色里”。(《白马走过天亮》)好像必须完成某种仪式,又或者离群索居已然固定成她的生命姿态。究其背后的原因,显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尽管经由作者执笔勾绘,这些特征像极了与生俱来。
 凝出|言叔夏《白马走过天亮》从人世的荒凉里,凝出透亮的诗来
文章插图
言叔夏将意识活动培养成消解主体性的主力军,“我”在意识活动中会将自己分裂成多份:“我可能在一次十岁的迷路中就把一个十岁的我忘记在那里,然后我完全不知道那个我这些年到底干什么去了,变成银行抢匪鸳鸯大盗中的其中一员所以总是蒙面?变成旅行者一个国界一个国界地穿梭到最后终于成功地消失在地面?又或者变成这城市的任一女上班员总是在早晨八点四十五分的地铁车厢“啪”一声把高跟鞋的鞋跟踩碎?”(《尺八痴人》)“我踮起脚尖走过一棵齿轮树,遇见一队侏儒队伍,侏儒队伍带着竹笼一字排开,从第一个开始掀掉他们的头盖,十岁的我,十一岁的我,十二岁的我……二十岁的我,三十岁的我,一直一直排到森林的尽头。”(《尺八痴人》)“侏儒队伍”是时光的隐喻,它被生活的日常切割成一个个片段,同时又指向可以被想象打扮的既定和遥远的未知。无论“我”分裂到哪种程度,都没能突破时光的笼罩及扭转关于命运的预言。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更加突显了“我”的勇气,“我”不惜扒开伤口叙说,不断描绘存在的不同形式。尽管主体的形象支离破碎,但搏击的力量没有消解。我们拧干文本中哀伤的水分,会发现剩下了那么一小块坚强的结晶。
 凝出|言叔夏《白马走过天亮》从人世的荒凉里,凝出透亮的诗来
文章插图
言叔夏的心里有一片荒芜之域,我们看不见她是涸辙之鲋跳跃不息,我们听不见她是囚鸟扑棱翅膀的声音。当我们以为她会就此失语,她却用奇异的想象和突破常规框架的修辞编织出透亮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