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三 )


写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枫桥夜泊》。
注释: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诗意:
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诗人看着这些景象,心中充满愁绪,久久不能人睡。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入客船。
主题: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鉴赏:
前两句中,“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用乌鸦的啼叫衬托月夜的静谧;后两句写诗人所听,用动景静景,表达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长相思》知识点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心乡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词人,其词在中国词坛上享有很高声誉。主要作品 :《通志堂集》《纳兰词》。
写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京师中家的思念,写下了这首《长相思》。
注释:
长相思:词牌名。
程:里程。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关外。
千帐:形容帐篷很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
诗意:
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风刮了一更又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诗人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是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
主题:
《长相思》描写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的状态,全词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了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
鉴赏:
词的上阕记述长途跋涉,远离故乡的情状。两个“ー”字,概括了行军路上跋涉过的千山万水,写出了行军的艰辛;“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深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说明队伍庞大,写出了军队的阵势。下阕描绘行程中的夜景,“风一更,雪一更”写风雪不止,风雪之声将梦境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视频微课
生字讲解
课文解读
 编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文章插图
 编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文章插图
 编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文章插图
 编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文章插图
 编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文章插图
 编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要点
文章插图
 编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