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实现大一统政治,就会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蒙学亦不例外。《苍颉篇》首章就是一篇简短的劝学韵文:“苍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勉力风诵,昼夜勿置。苟务成史,计会辩治。超等轶群,出尤别异。初虽劳苦,卒必有憙。悫愿忠信,微密瘱?。”甘肃永昌发现的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在原有文字上作了训释,更能看出汉代 儒学 独尊后的世俗功利思想:“苍颉作书智不愿,以教后嗣世传□□。幼子承诏唯毋□,谨慎敬戒身即完。勉力讽诵转出官,昼夜勿置功□□。苟务成史临大官,计会辩治推耐前。超等轶群□□□,出尤别异白黑分。初虽劳苦后必安,卒必有憙□□□。悫愿忠信□事君,微密瘱?天生然。”童子入学,勤字当先。然而勉力勤学、昼夜苦读的目的是为了“临大官”,选拔基层文吏的标准是“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文”(汉律)。等到超等轶群、出尤别异之后,那就要忠心事君,进入官僚体制,求得终身荣华富贵。大一统政治给普通民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深刻影响,实用儒学把物质福利作为终极目标而抬得如此之高,这与正统儒学所秉持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之道竟成两途,并行不悖。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北大汉简《苍颉篇》“汉兼天下”章图版
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从体例编排到分部解说,吸收了两汉经学的大量成果,其中深受大一统思想影响。《说文解字叙》开篇即讲汉字的起源,从伏羲、神农,到黄帝之史苍颉,他们是一脉相传的关系,就像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上古帝王的谱系一样,明显有人为组织排列的痕迹,深为疑古学派所排议。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某些文字的解释,也不全是文字学意义上的形体分析,而是比较典型的今文经学解经的方式。比如对“一”的解释:“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这是援《易》以解字。比如对“示”的解释:“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明显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比如对“三”的解释:“天地人之道也。”明显具有附会色彩。比如对“王”的解释:“天下所归往也。”又引孔子、 董仲舒 之说,谓“一贯三(天、地、人)为王”。这是在神化王权。又比如对甲乙丙丁等字的解释,全借阴阳五行等思想以解文字。
【 训养|张存良:蒙学训养中的大一统思想】假如蒙学老师教授孩童时只关注文字的音读、形体和义训,而不顾及文本中潜在的知识、观念、思想和价值追求,恐有买椟还珠之虞。不管是“秦兼天下”还是“汉兼天下”,“兼天下”都有文本之外预设的政治合法性,裂土分疆与背德离心都是大一统政治所不能容忍的。国家统一,人心思定,人们在起名字的时候也都无不彰显着一种“大一统”的豪迈气概:宋延年、史步昌、周千秋、高辟兵、邓万岁、冯汉疆、戴护郡、景君明、董奉德、桓贤良、田广国、孔何伤、师猛虎、龙未央、柳尧舜、药禹汤、卫益寿、路正阳、霍圣宫、颜文章、鲁贺憙、灌宜王、程忠信、吴仲皇、陈元始、汉魏唐……(《急就篇》,略有调整),这一个个充满积极进取精神并铿锵响亮的名字,既是对个人命运的美好祝愿,也从侧面反映了时代的整体气概。蒙学讲解者若仅是援《尔雅》以解虫鱼,据《说文》而释字形,而不能联系历史背景,忽略其中的微言大义,那真是“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了(苏轼诗)。
本文原载:《光明日报》2020年04月11日 11版,发表时题目改为“汉简《苍颉篇》”。
作者简介:张存良,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