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不仅受到了华人的喜爱,也成功引起了外国人的兴趣。特别是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这个设定,着实让人感到新鲜,不过孙悟空真的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吗?专门研究过的学者会有各自的答案,接下来就跟大家细说一下。
文章插图
一、大圣身世考察之缘起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大唐西域记》,它与《西游记》这个名字非常的相像,其实《大唐西域记》出现在唐朝初期,而《西游记》出现在明代中期,它们之间相隔了800年。不过书中出现的孙猴子的身世,根据现有的史料显示并没有人对此发出疑问。
直到鲁迅深入研究古代中国的小说,才提出了孙悟空是从哪里来的疑问。并且鲁迅认为唐代小说《李汤》里面描述的淮水水怪无支祁,就是《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最初原型。
文章插图
二、“本土说”的史料依据与文化渊源
鲁迅作为“本土说”的创始人,他所提及的无支祁和其相关经历,其实出自《唐国史补》记录的“楚州有渔人,忽于淮中钓得古铁索,挽之不绝,以告官。刺史李汤大集人力引之。索穷,有青猕猴跃出水复没而逝。后有验山海经云,水兽好为害禹锁于军山之下,其名曰无支奇。”
到了宋代,关于无支祁的传说演变为: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窬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禹授之章律,不能制;授之乌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
无支祁不仅拥有高强的本领,还自带“金目雪牙”,需要大禹跟它打上三场才能将它收服,说到这里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呢?因为这个时期对无支祁的相关描述,已经接近于《西游记》所写的内容了。
那么中国古代为什么这么热衷使用猴子的形象呢?从我们最熟悉的十二生肖说起,在《论衡?物势篇》里记载的有“申,猴也。”带有长寿的寓意。而《抱朴子》中还提到:“猕猴寿八百岁变为猿,猿寿五百岁变为玃,玃寿千岁。”如果从字形上来看的话,“猴”与“侯”非常的相似,就连字音也是相同的,所以“猴”还有封侯的意思,承载着古人对前程似锦的愿望,颇有几分美好的寓意。
并且中国文化中带有猴子的故事也非常的多,比如早期一点的《庄子》,其中就把猴子称作“狙”,还讲述了猴子朝三暮四的故事:狙公赋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到了元代,也一直有猴子作为反派出现的故事。
文章插图
三、“外来说”与其困境
同样研究古代中国小说的胡适先生,后来对“本土说”提出了异议,他是这么说的:“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在印度最古的记事诗《拉麻传》里寻得一个哈奴曼,大概可以算是齐天大圣的背影了。”
现在被翻译为《罗摩衍那》的《拉麻传》,文中提到的猴神哈奴曼和孙悟空的形象极为相似,但能够说明两者之间有着必然联系的史料并不丰富。加上印度教和佛教在印度十分对立,所以在佛教穿到中国之后,与之对立的印度教的著作更难进入中国了。
错别字替换为
传
忽略
不过这仅仅是一个案例,并不意味着孙悟空没有受到外来元素的影响,毕竟在佛教中,就有很多关于猴子的故事,并且都是融入在佛教体系中的。所以孙悟空的形象不能一概而论说成是由中国本土创造的,这些印度教和佛教记载的内容,都在显示出孙悟空与文中描述的猴子和相关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原因是背不动
- 菩提祖师叮嘱孙悟空不准提他名字,悟空却对这妖怪讲了
- 恋爱脑徐志摩:他只想要甜甜的爱情,至于爱谁真的无所谓
- 水帘洞原来的主人是谁,原来孙悟空一直被蒙在鼓里
- 西游记,为什么孙悟空早就知道,他已经飞出了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 圈粉45万的插画真的美爆,这样的诗和远方,网友已彻底沦陷~
- 书推:《逞骄》蓬莱客新作,女扮男装民国文,水准真的可以
- 他是贾宝玉的前世,是孙悟空的唯一克星
- 孙悟空为什么那么强原因是有两大神通,只是很少使用
- “为什么没人收孙悟空当坐骑?”哈哈哈怕被毛扎可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