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围成的一个生命场( 二 )


所以,理想的课堂,教师是有节制、有高度的。
首先,“教”要节制。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在学车时教练一直教你怎么操作,却不给你上车实战的机会,我们怎么可能会学会开车?同理,如果只是老师一个人的讲讲讲,却不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学生如何学会?教师的“教”是三言两语、切中肯綮,所谓“好刀用在刀刃上”,教师的话一出口,要对学生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节制,就要节制自己的讲话,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空间。所以,“教”是三言两语的点拨到位。
其次,“师”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有高度,要高屋建瓴。我们看到在《四子侍坐》中,弟子们各抒己见,孔子则在认真倾听,说话很是节制;当曾皙最后单独留下来向他请教时,他才对其点拨、解其疑惑,但短短的几句话就令学生茅塞顿开。我们作为教师,要思考学生有没有通过你的点拨,收获了人生的勇气、坚韧、幸福、同情和爱?这样的教学才能超越考试,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学会处世为人之道,触摸到广袤人生的脉搏。
因此,教师对待生命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自然的态度、处理事情的态度,都会不经意地对孩子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是在用自己的认知塑造学生;而另一方面,跟青春洋溢、花样年华的孩子们在一起,他们的热情、创新、开拓、多变,也会塑造着我们。教育的神奇和魅力也正在于此。
 孔子|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围成的一个生命场
文章插图
综上,理想课堂的模样应是目标明确有意义的、学生行动有热情的、教师节制有高度的——是师生在心灵和精神上能够共同成长的殿堂。
这样的课堂上,老师不会因比学生年长很多就可以俯视学生、不尊重学生,而是以开放的、包容的心和学生共同成长。
面对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老师应该怎么办?嘲笑他们笨或基础差吗?当然不是,俯视的心态只会让老师离学生越来越远。
当学生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时,老师应俯下身来、设身处地去帮助学生想办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改变。要让学生愿意见到你,愿意走进你的课堂,愿意听你讲话,而老师也会因为自己的发光发热收获另一种成长。
所以,即便在偏僻的地方教书,也能感受到自己作为老师的神圣与闪亮。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孔子赞许的曾皙的理想,这何尝不是我们该追求的理想的境界?
文章图片 | Ryo Takemasa
孔子|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围成的一个生命场】本文转载自均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