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之美,美在园林之间
前文中提到,晋祠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梁思成、林徽因说过,晋祠是“说不出的美丽辉映的大花园”。这里是中国最优美的古典园林之一,尤其是在四季之际,晋祠园林之美,美在骨子里。
【 人间|晋祠博物馆: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融汇的人间瑰宝】晋祠的水景布置别出心裁,包括点状的泉眼、线状的水渠和面状的水池,最出名的就是晋水源头——难老泉了。难老泉清如碧玉,昼夜长流不息。在早些年编纂的《晋祠志》上是这样记载的:“北齐显祖文宣帝临幸晋祠,雅爱清泉,赐钱造亭于泉源头上。”于是,就有了八柱单檐攒尖顶的“难老泉亭”,要知道帝王出钱建亭子,这规格肯定是很高的。站在亭子里抬头一望,能看到名为“难老”的匾额,是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傅山先生题写的,如今挂在此处,也成为晋祠的“三匾”之一,令人感慨时光之流逝。
难老泉的水,从亭下石洞中流出,注入石塘,常年不息,也由此贯穿整个晋祠,让这所园林颇具江南水乡的意境。对于缺水的北方来说,能在一所园林里尽览古建筑之雄浑,又能体会水乡之温婉,着实是难得的享受。
千年晋祠,万物皆具灵性,就像园中的古树名木一般,默默地在园内“驻扎”,守望着它们的故土。比如圣母殿两侧的周柏,已经有三千岁了,见证了繁华盛世,也体会了人间百味。时至今日,柏树依然浓荫疏影,枝干苍劲,是晋祠悠久历史的见证。王琼祠内,有一雄一雌两棵银杏树,它们已经有600多岁了,每到深秋之际,一树明黄,满目灿烂。相传,这两棵银杏树,也是明朝重臣王琼本人亲手栽种下的,而他就是地道的太原人。
馆长推介
晋祠之美,不光是古建山水和历史人文,珍藏在晋祠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和精彩文创,也是吸睛的亮点。现在,就请晋祠博物馆馆长王新生来重点推荐吧!
镇馆之宝
李世民御书《晋祠之铭并序》碑
在晋祠的参天古柏之中,掩映着一通稀世国宝碑刻。它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俗称唐碑,是太原市晋祠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唐太宗为什么会在晋祠立碑呢?唐太宗李世民起兵之前,在太原度过了两年的美好时光,人称“太原公子”。可以说太原是李世民一生最为怀念的地方。公元617年,唐高祖李渊与儿子李世民从晋阳起兵时,曾在唐叔虞祠祈求唐叔虞能暗中保佑,助他们一臂之力。果真,在第二年就攻取了长安,建立了唐王朝。唐代诸帝对“王业所基”之晋阳尊崇有加,先后在晋阳设北都、北京,晋阳成为当时仅次于长安、洛阳的第三个重要城市。公元645年,时值大唐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亲征高丽返回途中,留在了太原过春节。正月,他率群臣重游晋祠。当时太宗皇帝已经51岁了,他遥想18岁起兵,发迹神祠,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在贞观廿年正月廿六,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亲撰铭文,感恩之情溢于碑文:“……爰初鞠旅,发迹神祠。举风电之长驱,笼天地而遐捲。一戎大定,六合为家。虽膺籙受图,彰于天命,而克昌洪业,实赖神功……”
唐碑的碑身高1.95米,宽1.2米,厚27厘米。碑额左右各雕螭首一对,齐头下垂,为唐代碑额的典型特点。额首书“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九字,属罕见的龙头飞白隶书。碑阴列长孙无忌等七位随行功臣的亲笔签名。《晋祠之铭并序》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宗周政治和唐叔建国的史迹,以达到宣扬唐王朝文治武功,巩固政权的目的。序文1003字,为骈俪体。铭文200字,为四言体,共计1203字,28行。整篇文章铿锵上口,纵横自如,引论古今,富有哲理。阅读铭文,感觉李世民不仅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富有政治思想的文学家,而且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法艺术家。《晋祠之铭并序》碑是一通集史学、文学、政治、书法为一体的丰碑巨碣。它历经了1300多年的漫长历史,目睹了人世间的沧桑巨变,在墨香书海的文物宝库中,以其深邃的历史价值和神奇的艺术魅力流传后世。
- 朱厚烨墓出土一件金簪,却震撼了考古界,专家:金簪上的天上人间
- “双厨狂喜”,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洛八办,你pick哪一个
- 翰墨争晖 丹青焕彩 兰州市博物馆“高台县博物馆馆藏明清书画精品交流展”开展
- 来这个博物馆,看海里的百合花
-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朗诵:顺其自然,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 兰州市博物馆联袂高台县博物馆举办明清书画精品交流展
- 人间最美是青花
- 赵孟頫《大元敕藏御服之碑》,秀媚爽朗,灵动自然!
- 从木格栅窥见自然禅韵!印尼现代风雅泳池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