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是打破胰腺炎诊治困境的利器( 二 )


李教授表示 , 虽然近年来机制上有很多进展 , 但发病机制并没有完全阐明 , 没有找到针对性的药物 , 很多在动物研究发现有效的治疗在临床上都没有得到验证 , 因此研究胰腺炎的动物模型需要改进 , 结合临床样本、临床数据和病例的研究 , 可能更好地阐明机制 。
目前临床上有急性胰腺炎的处理流程 , 但缺乏明确的证据 。 主要原因是整体病例太少 , 目前急性胰腺炎治疗的标志性RCT 研究样本量都不足300 例 。 亟需建立多学科、多中心RCT 研究平台 。
李兆申院士:三大胰腺疾病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临床研究是打破胰腺炎诊治困境的利器文章插图
“胰腺解剖位置隐匿 , 毗邻结构复杂 , 兼具内外分泌重要生理功能 , 胰腺功能复杂, 几乎无法替代 , 胰腺发生疾病时往往涉及多学科 , 治疗上也存在诸多难点 。 ”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上海市胰腺疾病研究所李兆申院士介绍 ,胰腺癌(PC)、AP、慢性胰腺炎(CP)最为常见、病因相近、相互关联 , 被称为“三大胰腺疾病” 。
AP 分为轻症、中度重症和重症 。 SAP 的关键难题是重症机制不明、并发症多、救治难度大、技术少、欠规范 。 坏死性胰腺炎目前推荐内镜下经自然腔道引流和经皮置管引流 。 手术适应证包括难治性筋膜室综合征、内脏穿孔、缺血性肠病、升阶梯治疗失败 。 把握手术时机是临床实践的难点 。
CP 特征为胰腺组织进行性纤维化 , 目前尚无控制和逆转纤维化有效方法 。 临床治疗主要目标是降低腹痛发作频率和程度 , 延缓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退 ,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PC 发病率逐年增高 , 早诊率< 5% , 90% 发现时为中晚期 , 平均生存期4~6 个月 。 早诊早治仍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 。 目前诊断新技术有EUS+ 散射分光镜技术、液体活检、高通量测序 。 手术治疗仍是治愈PC 的唯一方式 , 微创手术是胰腺癌治疗的新趋势 。 早期临界可切除胰腺癌建议行新辅助化疗 , 晚期胰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仍未有突破性进展 。
苗毅教授:“跨阶梯”策略是坏死性胰腺炎个体化治疗模式的进步
临床研究是打破胰腺炎诊治困境的利器文章插图
既往研究显示 , 对于感染坏死性胰腺炎(INP) , 与开放手术相比 , Step-Up 策略可降低主要并发症、切口疝、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等的发生率 。 但Step-Up 策略治疗失败时有发生 , 手术干预时机是临床实践的难点 。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南京医科大学胰腺研究所所长苗毅教授提出“跨阶梯”(Step-Jump)策略是坏死性胰腺炎个体化治疗模式的进步 , 对部分患者 , 及时有效的“跨阶梯”外科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苗教授表示 , 根据坏死组织解剖部位与成分将脓肿分类 , 有助于临床精准治疗 。 中央型采用经腹清创 , 侧方型采用经腰部腹膜后小切口清创/MARPN , 混合型(中央+ 侧方)采用三切口清创 。 根据坏死组织成分 , 固体/ 半固体为主的“干性”坏死主要采取小切口/ 开腹清创;液化性坏死和脓液等“湿性”坏死的主要治疗方式是PCD/MARPN/内镜引流 。
苗教授团队建立了外科干预临床预测模型 , 包括固态坏死物体积(≥ 200 ml/≥ 400 ml影像学 , 3/5 分)、腹腔出血后的巨大血肿(2 分)、INP 引起的脓毒症(2分)、虽经ICU 治疗病情仍迅速恶化(≥ 2 器官功能衰竭 , 2 分)、其他危险因素(男性 , 1 分) , 以上≥ 5 分即进行手术干预 。
吕农华教授:探索高效优质的胰腺炎MDT 诊治与全程管理模式
临床研究是打破胰腺炎诊治困境的利器文章插图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吕农华教授表示 , SAP 治疗理念和治疗模式都发生了改变 。 2015 年 ,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专委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定了我国首部急性胰腺炎MDT 共识 , 对AP 的救治开展多学科指导 , 提升救治成功率 。 共识分别从AP 轻症、中度重症、重症和后期并发症处理指导MDT 分类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