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丁堡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生:读《论语》,竟然比说西式rap还要爽!(二)


 爱丁堡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生:读《论语》,竟然比说西式rap还要爽!(二)
文章插图
爱丁堡大学
人们都与归属感产生亲近就像我们很容易与和我们观念相同、爱好相似的人成为朋友,因为我们更容易会产生相同的归属感。
又或者身居外地,若有老乡喜出望外,甚为亲密,因为有了相似有了归属。
曾经我的归属感可以来源于一顿麻辣四川火锅(清汤除外...),一部百看不厌的电影,一个有我自己的味道的枕头,以及我生活的城市或者同一所学校。
可是长时间的身处异乡,我的归属感发生了转变,我开始不由自主的亲近于黄色的皮肤,亚洲的面孔,中国的国旗,自己的语言....甚至到后来亲近于仅仅有一碗米饭。
爱丁堡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生:读《论语》,竟然比说西式rap还要爽!(二)
 爱丁堡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生:读《论语》,竟然比说西式rap还要爽!(二)
文章插图
英国唐人街
所以当一群孩子在我的面前,读着我们古代的经典书籍,是这些熟悉的文字、音韵让我的心里暖暖的。也许它存在于几千年前,也许对于我们来说过于陌生,但是还是会给我带来无比舒服的感觉。
后来我把这种归属感称之为“爱”。
的确,那存在于我们的民族,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归属。
 爱丁堡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生:读《论语》,竟然比说西式rap还要爽!(二)
文章插图
?
不管此刻我们有没有意识到那份情愫,它就安静的呆在那里,不管你有没有感受到。
或许需要一个环境,一个瞬间,一句话......它就会突然一下的跳了出来,一霎那,快到让我们都还没意识到那其实就是一份爱。
所以在那样的一个与周围环境对比强烈的场合,我意识并感受到了。
印证一位作家说的一句话:出了自己的家乡才会更思乡,出了自己的国家才会更恋国。
我学会了西方的语言,西方的社交方式,西方的餐饮习惯,甚至西方的着装潮流,西视角,西方的朋友。可是我们真的就学完了吗?懂了吗?好像又没有。学到的仅仅只是这些文化中浅显地浮在表面上的表象罢了。这种感觉就好像是被飘起来了,因为没有了双脚,浮在了空中,浮在了所谓的表面。
一张黄皮肤的脸,却又被西方的思想笼罩得选择性的忘记本来的自己。就感觉是,一张亚洲人的脸总要给他套上一副夸张的欧美妆容,总有那么一点格格不入。
于是我就在那一瞬间种下了一颗归属的种子,
我想要找到属于我原本的样子,
于是这颗种子它在今年回国的夏天发了芽。
(后面更精彩,敬请期待……)